关键词:
大国协调
核不扩散
伊朗核问题
法理学
国际法
摘要:
冷战结束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经受了诸多考验。到目前为止,虽然也有乌克兰、南非、利比亚弃核等成功案例,但仍然有悬而未决的两大难题: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其中伊朗核问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达成协议到协议被撕毁,再到重新谈判。而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迎来了重大变化,也对伊核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以伊核问题为例,从大国协调的角度探索冷战后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发生的变化——基于核不扩散体现的运行,认为其机制和制度依赖于大国协调;2015年的伊核协定是重大的转折点,是核不扩散问题上大国协调最后成功的例子,也是其结束。由此可见,伊核问题的解决不仅取决于国内政治进程,也离不开大国协调。
之所以大国协调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大国的一致行动形成了对规范的普遍预期,使得国家相信如果不按照核不扩散规范行动将会遭到强制的制裁。在此意义上,大国协调能够让某种规范产生法律的效力。对于为何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会运作失灵,为何大国协调会走向衰败,法理学的视角可以做出全新的诠释,由此反思现今的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尝试以一般国际关系理论以外的范式探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