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法学
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自觉
学术体系
摘要: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到要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建设自主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仅是提高我国法学研究与教育的需求,也是推动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也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为建设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为此,本次笔谈集结了四位法学专家,就如何在经济法、国际法、民法和国际商法等领域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张守文的《经济改革:影响经济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一文认为,中国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经济改革的影响。随着不同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扩展,经济法的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经济法学知识体系也日臻完善。何志鹏的《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国家一国际二元性》一文认为,国际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同时通过国家性和国际性两重检验,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相关的概念、论断、原则、体系设计等主张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的机理和关切,同时在程序上又有着全球范围的理论参与和学术检验。于飞的《一个立场和三个来源: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一文认为,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应基于有效性即创新性的立场,加上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科技领域的法律调整这三个来源,在解决本土问题的同时实现创新。左海聪的《中国特色的国际商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一文认为,我国急需确认国际商法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二级学科,对国际商法基础理论、发展规律和具体制度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商法话语体系。上述讨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增强中国法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