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银屑病
银屑平丸
基因表达数据库
中性粒细胞
差异基因
摘要: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探讨银屑平丸改善寻常型银屑病(Ps)患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银屑病样模型对照组、阿维A药物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使用凡士林涂抹小鼠背部暴露皮肤作对照,其余5组小鼠涂抹咪喹莫特乳膏造模,与此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其余4组分别灌予相对应药物。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各组小鼠的皮损变化,末次给药24 h后,观察每组小鼠皮损变化并予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收集各组小鼠血清样本,RT-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样本中FAM198B和CLEC12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于GEO数据库以“Psoriasis”和“Neutrophils”为关键词,检索数据集,随后对其进行GEO2R分析,找到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挑选出最高表达差异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PASI评分为0,其中银屑病样模型对照组小鼠的PASI评分最高,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及阿维A药物组小鼠的PASI评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GEO数据库检索共找到28个数据集,其中数据包含正常和Ps患者样本的且能够进行GEO2R分析的数据集只有GSE10608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现银屑病样模型对照组中有337个差异基因,其中有112个基因表达下调,225个基因表达上调;对337个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与中性粒细胞迁移和趋化、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相关。挑选出最高表达差异基因FAM198B和CLEC12A,发现在GSE106087中银屑病样模型对照组FAM198B和CLEC12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T-qPCR和ELISA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FAM198B和CLEC12A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及阿维A药物组小鼠的血清中FAM198B和CLEC12 A mRNA和蛋白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银屑平丸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皮损情况,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银屑平丸能调控FAM198B和CLEC12A蛋白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