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绿色交通
影响因素
成渝城市群
障碍度模型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紧缺与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为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水平提升,探寻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的实施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破解城市生态与资源约束的绿色交通体系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问题。开展绿色交通体系影响因素、测度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不仅能优化区域内绿色交通系统,更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协同发展。
基于此,本文首先运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探究城市绿色交通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别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对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以成渝城市群为实例对象,建立成渝城市群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博弈论思想寻找熵权法与CRITIC法的纳什均衡点,计算出各指标综合权重。最后,通过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法与障碍度模型研究成渝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及发展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1)驱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机动车增长率等因素;压力因素主要包括万人公共汽车标台数、人均道路面积、道路网密度等因素;状态因素主要包括日均公共汽车客运量、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道路交通客运量等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居民90%出行时耗、万车交通事故率、交通事故死亡率等因素;响应因素主要包括节能环保占财政支出比重、交通运输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因素。
(2)成渝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总体评分接近3,表明成渝城市群绿色交通整体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各城市按照绿色交通水平高低、增长速率快慢可划分为4个层次;相比2014年,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绿色交通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空间全局大致呈现出“边高中低”的演化特征,东、中、西部各城市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收窄,已然形成双核带动周边地区绿色交通发展的新局面。
(3)阻碍成渝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日均公共汽车客运量、万人公共汽车标台数、日均公共汽车客运量占总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人均人行道面积、交通运输占支出比重;7种策略对成渝城市群的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略有差异,需统筹结合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众绿色出行理念、绿色交通财政扶持、交通能源转型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研究结果可促进成渝城市群建立可持续、健康的绿色交通系统,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新形势,也对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生态文明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加速推动西部地区绿色交通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