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因素
辅助化疗
摘要:
目的探索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77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仁济队列),以及2000-2021年SEER数据库中2687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EER队列),对比两队列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纳入的膀胱腺癌患者包括脐尿管腺癌和膀胱原发腺癌,除外原发位置位于其他部位的转移性膀胱腺癌、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癌成分者。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倾向性评分按照1∶1的比例匹配仁济队列与SEER队列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survival R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仁济队列中膀胱腺癌分期局限的患者比例高于SEER队列[61.0%(108/177)与19.4%(521/2687),P<0.001],黏液腺癌患者比例高于SEER队列[33.3%(59/177)与22.6%(607/2687),P<0.001]。在确保SEER分期、病理分级等基线资料匹配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仁济队列膀胱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略高于SEER队列[55.4(24.1,196.2)个月与39.2(13.6,137.4)个月,P=0.0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仁济队列中SEER分期[HR=3.83(95%CI 1.62~9.07),P=0.002]和病理分级[HR=2.76(95%CI 1.54~4.95),P=0.001]均为膀胱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EER队列中SEER分期[HR=3.67(95%CI 3.13~4.31),P<0.001]和病理分级[HR=1.46(95%CI 1.29~1.65),P<0.001]也均为膀胱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仁济队列中,辅助化疗患者与未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1(19.5,91.6)个月与40.9(12.8,未到达)个月,P=0.976]和总生存期[79.3(37.1,195.8)个月与53.9(16.4,129.5)个月,P=0.3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分析,辅助化疗患者较未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1(38.2,75.4)个月与12.2(3.1,12.2)个月,P=0.004]和中位总生存期[68.2(46.2,84.5)个月与28.1(4.3,28.3)个月,P=0.006]均显著延长。结论膀胱腺癌发病率低,预后差。相对于SEER膀胱腺癌队列,仁济队列患者病灶较为局限,病理分级等其他特征与SEER队列无显著差异。SEER分期和病理分级在两队列中都是预后危险因素。在仁济队列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腺癌患者接受辅助化疗后,观察到显著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