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苕溪余杭河段
环境污染
污染源识别
摘要:
杭州东苕溪余杭河段是重要的水源地,其水质直接影响区域供水安全。分析2022年8月—2024年7月的监测数据,以揭示水质参数在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苕溪余杭河段水质参数在不同季度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温(T)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季节的T和COD_(Mn)均高于春冬季节,T的平均值在10.2~30.3℃之间,COD_(Mn)的平均值在2.23~4.10 mg/L之间。氨氮(NH 3-N)、总磷(TP)、总氮(TN)和硝酸盐氮(NO_(3)^(-)-N)等营养盐参数也呈现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NH_(3)-N结果均未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限值;春夏季节的TN结果明显高于秋冬季节。NO_(3)^(-)-N在不同地点的空间分布和不同季度的时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值在0.00~2.73 mg/L之间,春夏季节的NO_(3)^(-)-N结果明显高于秋冬季节,且全年呈现递减变化趋势。部分上游监测点位粪大肠菌群监测数据异常。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落塘埠(LTB)点位的污染较为严重,总得分为77.43,落塘埠的COD_(Mn)结果高于其他监测点,可能与该地区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和河道水体污染等有关。第四季度的水质较差,总得分为158.48,可能与降水量的减少、自然水体稀释能力下降、水温降低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水温、pH、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与其他关键参数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特别是T与COD_(Mn)、TP、As等指标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与BOD_(5)的正相关性,表明了它们在水质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重金属与无机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如Cu与F^(-)、Zn与MPN的负相关性,反映了污染源对水质的潜在影响。建议对东苕溪余杭河段实施针对性的水质保护措施,加强对污染严重地区的监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自然水体的稀释能力,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加强对水质参数的监测,为水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