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核,肺
通气机,机械
康复护理
方案评价
治疗结果
摘要:
目的:构建肺结核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方案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按照入组标准选择2021年1—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3例肺结核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2022年1—12月收治的54例肺结核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方案的干预,由呼吸治疗师为主导的肺康复小组全程指导进行四级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并发谵妄率,病亡率,ICU住院时间,肺康复后第1、8天的氧合指数,撤机成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ICU住院费用,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训练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6.22±2.30)d]、ICU住院时间[(9.20±1.55)d]、ICU住院费用[49835.46(32178.02,75958.55)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60±5.00)d、(17.23±5.23)d、91061.00(75433.83,122598.44)元],VAP的发生率[0.0%(0/54)]、谵妄发生率[5.6%(3/54)]、压力性损伤发生率[0.0%(0/54)]、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9%(1/54)]、撤机成功率[98.1%(53/54)]、病亡率[3.7%(2/54)]、肺康复后第8天的氧合指数[(331.31±134.35)mmHg]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1.3%(6/53)、20.8%(11/53)、9.4%(5/53)、13.2%(7/53)、77.4%(41/53)、20.8%(11/53)、(276.31±80.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31,P<0.001;t=―10.721,P<0.001;Z=―5.499,P<0.001;χ^(2)=6.476,P=0.013;χ^(2)=4.179,P=0.041;χ^(2)=5.344,P=0.027;χ^(2)=4.364,P=0.037;χ^(2)=10.831,P=0.001;χ^(2)=5.776,P=0.016;t=2.790,P=0.008);观察组肺康复前氧合指数[(209.21±87.92)mmHg]和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后第1天的氧合指数[(245.88±126.85)mmHg]、不良事件发生率(33.3%,18/54)、肺康复训练依从性(85.2%,46/54)与对照组[分别为(197.54±79.10)mmHg、(232.20±120.01)mmHg、18.9%(10/53)、90.6%(48/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40,P=0.153;t=1.248,P=0.215;χ^(2)=2.897,P=0.089;χ^(2)=0.726,P=0.394)。结论:肺结核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联合早期活动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在ICU住院时间,对肺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