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语文
民俗文化
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
近些年,随着人类的交际活动逐渐变得频繁,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和思想开始碰撞、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能够代表国家之间的竞争力。由此,社会各界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意识逐渐提高,从而带动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教育革新。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学习生活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和民俗文化的关联最为紧密,是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优秀范本。论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分类统计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统计了部教材里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内容,通过对宁波市某中学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中民俗文化的教学现状,指出民俗文化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题选题缘由、当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创新点四部分。第一章在厘定民俗与民俗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论述民俗文化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等方面的教学价值。第二章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梳理,分析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从民俗文化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具体分类以及分布特点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第三章结合问卷调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处在教育一线的宁波市某中学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的现状并归纳整理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对余映潮、徐杰、王君三位名师《安塞腰鼓》的课例研究,总结名师在对于民俗文化教学时的经验,分析其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从而获得教学启示。第五章根据一线教学及名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现状,分层次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第六章选取教材中有代表性的课文,制定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结语部分概括了全文内容并对教师提出关于在民俗文化教学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