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契约视角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相对剥夺感生成
相对剥夺感疏导
摘要: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社区居民感知的相关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是,在乡村旅游地发展期开始关注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形成和社区参与不足关联的研究较少。此外,学界从契约视角探讨正式形式的社会契约未履行、非正式形式的心理契约未履行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产生相对剥夺感的研究也不多,然而个体之间、个体与社区之间的契约关系又贯穿社区治理始终,因此从契约视角分析乡村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其相对剥夺感形成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两个:第一,在乡村旅游情境下,社区参与不足如何促使社区居民形成相对剥夺感?第二,知识转移、公平感知如何通过促成社会契约和心理契约来疏导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以期揭示社区参与不足所导致的社会契约、心理契约违背如何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相对剥夺感生成、演化。
围绕本文研究问题、目的,本文以相对剥夺感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基于文献梳理构建了“知识转移/公平感知——心理契约履行——相对剥夺感降低”和“知识转移/公平感知——社会契约履行——相对剥夺感降低”的概念模型,以正处于旅游地发展期的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为案例地,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设计了两个研究。通过对19位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借助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并构建出“乡村旅游地发展初期的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演变机制模型”;基于512位居民问卷数据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检验公平感知、知识转移、心理契约履行、社会契约履行、相对剥夺感降低之间的理论关系,从而探索出乡村旅游地发展初期的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疏导路径。
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基于案例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契约、社会契约违背有关,分三个阶段发展,即预备阶段、生成阶段、演化阶段,证实了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相对剥夺感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乡村居民和其他参与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的违背。首期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违背催生了乡村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而后续不同程度的违约情况会形成一种累积效应,引发村民高低程度不一的旅游负面感知,甚至加剧了更多乡村社区居民更深更多的相对剥夺感。
第二,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均对心理契约履行、社会契约的履行具有正向影响,进而促使相对剥夺感降低。
第三,不同公平感知对心理契约履行、社会契约的履行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进一步促使相对剥夺感降低。互动公平对心理契约履行和社会契约履行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强,程序公平次之,分配公平的影响作用最弱,表现为互动公平促成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平等型社会契约等三类契约的履行,程序公平能促成关系型契约履行和平等型社会契约等两类契约的履行,而分配公平仅能促成交易型心理契约的履行。但是,三种公平感知均未能促进同意型社会契约履行。
本文对促进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充分,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为乡村旅游地旅游公共事务的管理实践以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