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假期旅游流
网络结构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重庆市
摘要:
假期旅游流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客体,也是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于受时间、空间和信息等因素的限制,短期高强度的假期旅游流与平峰时段相比,具有相异的时空特性。因此,探索假期旅游流的时空演化特征,厘清假期旅游流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既是对游客自身在特殊时段下旅游行为的描述与展示,也是对区域内旅游要素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的集中体现,有助于精准把握旅游客源市场,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容量控制、空间结构优化、旅游线路组织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研究背景-相关文献梳理-网络结构的构建思路与特征指标选取-时空演化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对策建议提出”为研究思路,以重庆市31个旅游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假期旅游流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相应时空演化规律,并探究影响假期旅游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假期旅游流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整合节假日的旅游流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论:1)磁器口、长江索道、解放碑、洪崖洞在旅游流网络中一直拥有极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控制力,通达性和有效性较好,对其他非中心地位的旅游节点产生影响和支配效力,处于优势地位;而川美涂鸦一条街、李子坝等随时间推移逐渐转变为竞争力强劲的优势景点。2)依据景点类型来看,重庆市2016-2020年假期间,城乡风貌类、现代设施类及遗址遗迹类景点在旅游流网络中的集聚扩散效应显著增强;而文化艺术类及生物景观类景点尽管对外联系效率较高,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为广泛快捷地接受其他节点的影响。3)根据各中心度插值的空间分布图来看,五年假期间呈点-线-面-点状变化态势,其中各高值节点均呈斑块状分布,整体区域度数中心度由相差悬殊到良性均衡发展再到极化严重。特别地,中间中心度高值区域在2017年范围达到最大,并在此后呈现以渝中、南岸区为界向东北偏移趋势。与此同时,五年假期间,接近中心度高值区域呈以大足石刻、磁器口、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东中西部块状分布,到2020年,高值区域大幅缩小,深色块状分布消失。4)重庆市2016-2020年间假期旅游流的网络密度总体呈倒U型趋势,各旅游节点间联系随时间推移先增强后减小,且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均主要集中分布于渝中区东部、南岸区北部,边缘节点则呈无序状零星分布。此外,旅游流网络的内部凝聚性越发显著,子群内部结构日趋复杂。(2)基于“国庆”黄金周的旅游流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论:1)在各旅游节点中,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依旧是重庆市国庆假期旅游流网络的集散、控制中心,通达性和有效性极强,是整个网络的“极核”,拥有充分的信息优势。山城步道、三峡博物馆等随时间推移,在旅游流网络中的集聚辐射能力及控制能力变化不大,一直保持着较高地位。弹子石、奥陶纪、华生园金色蛋糕梦幻王国等节点集聚辐射能力弱,通达性和有效性较差,暂不具备核心竞争力。2)依据景点类型来看,五年国庆假期间,遗址遗迹类及现代设施类景点尽管集聚扩散能力较弱,但中介地位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他节点对以上类型景点的依赖程度有所增大。而城乡风貌类、地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景点在此期间旅游通达性略微下降;文化艺术类景点则同其他类型景点联通更为密切,有效性较高。3)重庆市2016-2020年国庆假期间的旅游流网络密度随时间推移先增大后减小,网络联系呈稀疏-紧密-稀疏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双向旅游流主要集中在渝中区和南岸区,单向旅游流则主要分布在沙坪坝区、武隆区。4)2016-2020年重庆市国庆假期间,旅游节点总体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等级分层结构明显。此外,旅游流网络内部凝聚性显著,子群内部结构分化较为平稳。(3)重庆市假期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结论:旅游资源禀赋、景区资源集聚度和旅游知名度是影响重庆市假期旅游流空间分异和规模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年份对假期旅游流流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在旅游热度不大的情况下,景区自身的旅游资源禀赋越高,假期旅游流的流量就越大,越有利于旅游发展;高等级景点的集聚性是影响游客流动规模的重要原因,但在遵行“最小行-游时间比”规律下,对旅游流影响较小;知名度越高的景区,游客量越大,在整个地区旅游流空间分布中的优势越明显。交通便捷度高的旅游景点,在自身旅游资源禀赋不错的条件下,极易在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但并不是交通联系紧密的地区都具有较强的旅游流空间联系;旅游接待能力在部分旅游景区间差异不大,因而不能明显地影响游客对游览景点的选择。最后,本研究以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及“经验挖掘”理念为原则基础,基于时空演化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如下优化假期旅游流的对策建议:善用城市多元要素,“点石成金”开发旅游资源;补齐旅游设施配套短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设“智慧一站式”文化旅游大数据模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