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旅游
国家公园
量化评价
规划策略
旅游规划
摘要:
国家公园在生态保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孕育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还保护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具有科研、教育与游憩等功能,对促进生态保育乃至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地在发展旅游业时,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大多采用生态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开发。然而,由于在规划过程中对开发区域划定不科学,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出现了生态旅游不“生态”的现象。而已有研究对国家公园内如何科学划定生态旅游开发场地等内容的探讨存在明显不足,既难以从规划设计层面为具体的规划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也难以从实践层面将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相衔接,更难以从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共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本文以国家公园为导向,以生态保育为宗旨,以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动态平衡为目标,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一个基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生态旅游场地适宜性评价和旅游道路选线分析的“三评价”框架,探讨如何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的导向下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业的兼容发展。研究成果不仅为相似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可借鉴方案,也丰富了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更为规划实践提供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实践案例,从而为解决规划实践中可能产生的资源、生态和景观破坏等问题提供参考,有利于实现国家公园导向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共6个章节可分为4个部分。第1、2章分别对应绪论和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对生态旅游和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及其逻辑关系进行阐释,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并归纳了澳大利亚大堡礁国家公园、英国峰区国家公园以及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等典型案例的先进经验,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基本确定本文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规划层次;第3、4章总结曲麻莱现状的四点不足之处,发现生态问题对现阶段发展影响最大,其中地质灾害因素更是如此。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与人为干扰,采用层次分析法、缓冲区分析和加权叠加等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生态旅游场地适宜性评价和旅游道路选线分析的“三评价”框架,并以此构建曲麻莱“一核三点三轴五区”的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确定生态旅游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并以此作为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物质性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第5章为解决曲麻莱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旅游资源与场地适宜性评价之间的冲突,制定四大总体策略,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保障高品质旅游资源的复合开发。最后从交通网络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生态优化、品牌效应集聚和管理运营服务五个方面提出了匹配曲麻莱生态旅游的规划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