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旅游购物服务场景
购物行为意愿
旅游购物体验
影响机制
上海
摘要:
一般而言,组成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指“食、住、行、游、购、娱”,而旅游购物被认为是其中弹性最大、最具增长潜力的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购物的发展质量已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旅游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旅游购物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游客购物活动逐渐由以往关注“物质消费”向注重“体验消费”转变;另一方面,旅游购物场所由着力“场所”建设向着重“服务场景”优化过渡。这一演变过程既揭示游客购物行为和旅游购物场所建设相辅相成的演变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服务场景营造已经成为旅游购物场所建设的重点,对于我国旅游购物转型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看,立足于旅游购物场所基础上的游客购物行为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而基于旅游购物服务场景视角的游客购物行为的研究则略显薄弱。从研究方法角度讲,以往研究多是基于经验判断,通过量化方法对相关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而对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内涵的解读不够,以及有关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游客购物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相对不足。此外,在有关研究中,由于旅游购物场所异质性特征未受到充分关注,在许多情况下缺少对不同类型购物场所状态下的游客购物行为的比较研究,以至于无法清晰地揭示游客购物行为的个性化现象和游客选择购物场所的一般性特征。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服务场景视角对游客购物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游客购物场所选择和购物行为意愿的影响机理,为旅游购物服务场景的塑造和游客购物体验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本研究以上海为例,主要是考虑到上海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位居我国前列;上海旅游购物场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服务场景建设起步比较早,发展相对成熟;打造“上海购物”品牌又是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理论阐述-实证检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基于服务场景理论视角,使用文本分析、扎根理论分析、多元无序Logit回归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游客购物行为的影响。其中,旅游购物服务场景维度提炼和其对游客购物行为影响模型框架构建是实证检验的前提,购物场所选择和购物行为意愿是游客购物行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对游客购物行为意愿的探讨是购物场所选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旅游购物服务场景的内涵和维度,构建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游客购物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2)构建游客购物场所选择模型,实证检验品牌声誉、便利设施、购物环境、店铺设计、商品价值和员工服务等要素对游客购物场所选择的影响。(3)基于“S-O-R”理论内容,构建“旅游购物服务场景—购物体验—购物行为意愿”关系模型,实证检验旅游购物服务场景、购物体验、购物行为意愿和不确定性规避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购物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
通过上述研究的开展,得出以下结论,同时也包含了部分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具有多维度特征,品牌声誉等要素的重要性凸显。以往研究出于经验判断认为影响旅游购物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旅游商品、购物环境和员工服务等因素,而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发现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包括品牌声誉、便利设施、购物环境、店铺设计、商品价值和服务质量等6个维度。研究发现,旅游购物服务场景的知名度、口碑和信誉等社会要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与旅游购物从“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和“沉浸式消费”转变的现象相吻合。
第二,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各要素对游客购物场所选择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场所的旅游属性等因素,将旅游购物场所分为了旅游景区、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中心三种类型。发现:旅游景区的旅游属性强,品牌声誉对选择旅游景区场所游客的影响最大;旅游购物中心的旅游属性较弱而游客购物动机最强,所以购物环境、店铺设计和员工服务等要素对游客选择购物中心的影响最大。便利设施在游客选择旅游景区和旅游购物中心时影响显著,而选择休闲街区和购物中心时影响不显著。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考虑了不同类型旅游购物场所的异质性,为不同类型旅游购物场所服务场景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旅游购物服务场景对购物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购物体验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游客对品牌声誉、便利设施、购物环境、旅游商品和员工服务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旅游购物服务场景评价越高,越容易产生良好的购物体验,进而产生重购、推荐他人或溢价购买的意愿。将服务场景理论应用到旅游购物问题的研究中,为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购物领域开展大量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借鉴。
第四,不确定性规避在购物体验与购物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不确定性规避越强,购物体验对购物行为意愿的影响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