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旅游洞穴
研学旅行
利益相关者
共生系统
芙蓉洞
摘要:
随着文旅深入融合发展,我国研学旅行应运而生、快速发展。作为一种融合教育的旅游产品,研学旅行有助于推动洞穴旅游提档升级,让宝贵的洞穴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开发,提升资源价值,延长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同时,旅游洞穴研学旅行丰富了研学旅行产品供给,有助于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近年来,依托旅游洞穴资源的研学旅行产品与日俱增,是一种特色研学旅行产品。由于旅游洞穴研学旅行是跨领域的融合型新兴业态,众多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利益诉求的差异影响着旅游洞穴研学旅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侧重关注旅游洞穴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共生理论,本文以喀斯特洞穴知识为载体,促进旅游洞穴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选取重庆市芙蓉洞为案例地进行研究。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定性分析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法、灰色聚类法、结构方程和共生度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梳理旅游洞穴研学旅行的利益相关者并分类出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而分析了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系统的现状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1)芙蓉洞研学旅行利益相关者涉及芙蓉洞景区管理者、政府部门、旅游支持企业、研学机构、中小学校、学生、研学导师、家长、行业协会与业内专家以及公众媒体等10类主体,各利益相关者在权力性、经济依赖性、社会利益影响性、需求紧急性和风险承担主动性属性上存在差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现阶段景区研学旅行的影响不同。
(2)根据利益相关者重要性排序结果,芙蓉洞研学旅行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芙蓉洞景区管理者、政府部门、研学机构和中小学校)、重要利益相关者(旅行支持企业、研学导师、行业协会与业内专家)和一般利益相关者(家长、学生、公众媒体)。其中,在当前发展阶段,以芙蓉洞景区管理者、政府部门、研学机构和中小学校构成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芙蓉洞研学旅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主体之间存在共生条件。
(3)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系统共生单元之间诉求存在相通点,可以通过满足彼此诉求达成共生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诉求矛盾冲突,需要利益协调。其中,政府的基本诉求是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旅游转型提质、市场运行规范等;景区的基本诉求是游客量增加、芙蓉洞资源保护以及品牌影响力提升;机构的基本诉求为获取政策支持、创造营收价值、研学旅行业务开展顺畅等;学校的基本诉求为教育目标的实现、研学活动的安全性达成、研学旅行的高性价比。
(4)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行为模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互惠性,但这种互惠性是非对称的,仅有景区与机构达成了对称性互惠共生。同时,在行为模式上,多主体之间均未达到一体化最佳状态。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共生状态具体表现为:政府与景区之间为连续共生和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政府与机构之间是点共生和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政府与学校之间是连续共生和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景区与机构之间是连续共生和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景区与学校之间是点共生和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学校与机构之间是间歇共生和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
(5)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环境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均对共生系统产生了正向激励和反向阻力的作用影响。
(6)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系统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下,共生单元之间形成了较好的共生状态,但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潜在一定的关系危机。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结果,为促进芙蓉洞研学旅行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其他旅游洞穴开展研学旅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对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系统优化提出了如下建议:
(1)在共生单元方面,着重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缓解利益冲突矛盾,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构建公平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制度保障。
(2)在共生模式方面,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为芙蓉洞研学旅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发展的最佳共生关系状态。因此,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学校的主动性,完善景区研学条件,提高机构服务质量,促成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
(3)在共生环境方面,要依托资源禀赋破解阻力因素,营造良性循环的社会舆论,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