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景观
场所符号学
语言景观构建原则
语言规范
摘要: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来吸引众多游客。上海已颁布多项关于语言规范使用的文件以及政策。而旅游过程中,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仍然常见。语言景观研究是新兴的热点话题,通过研究公共空间中的语言,反映不同语言现象,揭示语言政策、权势关系等。国内少有研究联系语言景观不规范现象与语言治理问题。而语言景观能体现一个城市的语言治理能力。鉴于此,本文从语言景观视角,探究上海市旅游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改进策略。
本研究以上海市16个区内的71个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采集并记录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现象,将其分为形式不规范与内容不规范两方面对上海市旅游景区的语言不规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与描写,并利用问卷调查游客对语言景观的态度。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上海旅游语言景观中的形式不规范包括哪几方面?(2)上海旅游语言景观中的内容不规范包括哪几方面?(3)怎么改善上海旅游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问题?其中,根据场所符号学与SPEAKING模型,用定量分析研究不规范现象的种类和数量,用定性分析方法阐释不规范现象的内容,结合问卷结果,并根据语言景观构建原则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改进策略。
形式不规范现象以场所符号学理论为框架,从语码,字刻和置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上海市旅游景区中,中文是语码取向比例最高的语种,其次是英语,远高于日韩语,但是发现语言景观中没有中文,单独出现外语的情况,并且使用外语语种类别不统一,同一个景区内的不同语言标牌使用的语码组合也不相同。存在语言标牌上的字迹缺失,磨损,以及涂鸦等情况。
在内容不规范方面,本文依据上海市旅游语言景观的实际情况,根据语言规范,将其分为中文不规范现象以及英文翻译不规范现象。其中,中文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问题最显著,英文翻译文本错误最为突出。
发挥上海市旅游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离不开规范的语言,英文在双语及多语语言景观中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外语,象征着英文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的权势地位。
本文认为,在凸显自我原则以及充分理性原则方面,信息的传达需要规范的语言。国家和上海政府一直以来已经颁布许多文件与政策促进语言使用规范,然而这些文件与政策并没有得到推广并被大众所熟知,在实际运用语言过程中,忽视语言规范。并且,政策颁布年数已久,其中有些条例并不详实,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对语言不规范问题的处罚力度较轻,无法引起重视。各景区应设立游客反馈点,及时听取游客建议。语言一直在发展,需要加强对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语言治理离不开国家,政府,各地部门以及群众的力量。在集体认同原则和权力关系原则方面,日本游客数量常年占据高位,而现在上海景区在语码选择上对日语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需要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