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游客感知质量
游客满意度
游客支付水平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
草原旅游作为我国生态旅游类型消费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带动牧区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草原旅游区存在草原景观搭配单一、文化宣传不足、基础设施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利于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提高草原旅游品质,促进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青海四个草原旅游区的622名游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Tobit模型,探究游客感知质量对其满意度、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游客感知质量的五个维度满意度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旅游资源、交通服务、餐饮食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2)游客满意度和游客忠诚较高,但是重返草原旅游区的意愿水平较低。(3)所属于游客感知质量的旅游资源、餐饮食宿、基础设施皆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所属于游客感知质量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支付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餐饮食宿对游客支付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游客的家庭收入对游客支付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年龄、民族均对游客支付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的家庭收入会对游客支付水平产生差异性影响。针对以上结论,结合甘肃与青海两省的草原旅游现状,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合理布局,定期开展修缮工作,不断升级改造基础设施。(2)加强文旅融合,吸引游客重游。加强对草原文化追根溯源,营造具有时空差异的草原旅游产品,举办多类型的节庆活动,丰富游客体验。(3)强化配套服务,改善旅游区服务质量。增添导游解说等自助服务,加强标识标牌指引管理,管理餐饮、住宿服务价格,定期开展培训,设置科学考评管理机制。(4)盘活生态资源,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旅游区开发生态资源,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实行轮流修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