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职旅游
CIPP评价模式
校本课程评价
摘要:
由于我国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教育环境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的统一管理很难关照到各区域的差异性,因此国家赋予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的自主权。如何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分类分学科设计、稳步推进校本课程评价是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开展了 CIPP评价模式在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尝试探索中职旅游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促进旅游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人才质量的提升。本研究结合旅游学科特点、校本课程评价理论及原则、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采用理论分析法初步构建了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采用德尔菲法,编制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专家咨询问卷,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修正完善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排序法,分别对四个维度和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形成了四维三层的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2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为了进一步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开展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在已构建的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编制中职旅游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量表问卷,向重庆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课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重庆市校本课程在开发、组织、实施、评价中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调查结果显示:重庆校本课程整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距“中高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四个评价维度中呈现出发展不平衡,课程标准输入评价、课程的实施过程评价两个维度发展高于平均水平,课程实施结果、课程资源背景评价维度发展低于平均水平。在课程开发的资源提供上,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教学设施设备、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教师配比不合理;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上,课程内容与地方自然人文景观、文化产业的结合度不强,未能凸显校本课程地方性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探索创新,教师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在课程实施结果中,课程的推广,学校特色打造面临困境。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中职旅游校本课改进建议。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环境的改善提出:明确课程内涵,建设课程文化;凝聚社会合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强化协同管理,增强校长课程领导力。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提出:融入地域文化,强化特色打造;开展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针对提升课程实施效果提出: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教学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唤醒能力自信,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