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纳米材料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去甲肾上腺素
17β-雌二醇
微囊藻毒素
摘要:
基于纳米材料的分子印迹和免疫传感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检测、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备受传感领域中研究者们的亲睐。本文基于钯纳米粒子、羧基化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结合分子印迹和免疫传感技术构建了具有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去甲肾上腺素、17β-雌二醇、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采用一锅还原法,以柠檬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高温下缓慢还原K2[PdCl4]为钯纳米粒子: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钯纳米粒子(PdNPs)为载体,去甲肾上腺素(NE)为模板分子,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合成了PdNP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MIP-coated PdNPs)。将MIP-coated PdNPs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我们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MIP-coated PdNPs进行了表征。论文中通过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手段,考察了MIP-coated PdNPs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说明,MIP-coated PdNPs对NE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印迹材料的DPV电流响应大于非印迹材料的电流响应;相对于其它结构类似的物质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和乙酰氨基酚,MIP-coated PdNPs传感器对NE均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分子印迹传感器对NE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DPV电流响应与NE的浓度在0.5~80.0μ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1μM(S/N=3)。该表面印迹材料的合成过程简便,同时,本章将表面分子印迹和电化学传感技术较好地结合,成功地用于NE的特异性检测。(2)以羧基化碳纳米管为载体,17β-雌二醇(E2)为模板分子,采用1-(1’-羟基丁烷)-3-乙烯基咪唑六氟磷酸为单体,(3,3’-(1’,4’-丁烷)-双-1-乙烯基咪唑六氟磷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物质的量比为1:1)为双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基于碳纳米管的表面分子印迹聚离子液体(MWCNTs-MIPIL)。我们采用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碳纳米管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本章应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交流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MWCNTs-MIPIL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证明,与酚类雌激素分子如雌三醇、壬基酚和雌一醇相比,该传感器对E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其对E2的DPV响应电流在0.005~50 μM浓度范围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015μM(S/N=3)。(3)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GO-MWCNTs)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固定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MC-LR-mAb),与微囊藻毒素-LR(MC-LR)抗原发生抗体-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实现对MC-LR的检测。本论文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GO-MWCNTs材料进行了表征。论文中采用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考察免疫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最优化条件下,其EIS响应与MC-LR的浓度在0.05~5.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5μg/L(S/N=3)。该免疫传感器成功地用于实际水样中MC-LR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