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代汉语
单音词
语素化演变
句法特征
语义泛化
摘要:
古汉语中大量可独用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单用,但可作为构词语素组合成词。这种由独立的词变为不成词构词语素的历时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语素化.\n 论文从个案分析入手,分单音名词、单音动词和单音形容词三大类展开讨论。\n 单音名词讨论了“壁”、“衣”和“志”。“壁”和“衣”是具体名词,“志”是抽象名词。“壁”是语义场中的非核心成员,“衣”是语义场中的核心成员,语素化的结果是:“壁”多做限定性语素,有性质义;“衣”多做词内的中心语素,表示词义所属的类别。由此可见,语义的变化与语素化密切相关,语素化过程中存在语义泛化现象。“志”的语素化则显示,语用因素在语素化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n 单音动词的语素化,以“示”、“侵”和“至”的发展为例。单音动词语素化的显着特征是动词的句法语义发生变化,论元结构由多价动词向单价动词转变;进入词法层面时,构词语素的语义也会出现泛化现象。\n 单音形容词“丰”的语素化表明,形容词由单音变双音的过程中,情态范畴常发生变化,即由性质形容词向状态形容词转变;语义上,由单音词到构词语素,标准属性值由模糊变确定。“贫”的语素化则说明,语素化的结果也可能导致词汇更替的发生。\n 各类单音词的语素化演变,存在着一些倾向性特征。句法上,单音词逐渐丧失原型句法特征,最先丧失(弱化)的是独立性强的句法功能,黏着性强的句法功能会在特定语境中延续较长时间;词法上,构词语素的复现率增高,构词力增强;语义上,发生语素化的单音词都不是属於基本范畴的基本词,即使曾经属於基本词,也是在退出核心地位之後才被语素化的。从语素化的难易程度来说,名词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人工物”语素最容易语素化;动词中表示复杂(抽象)动作的多价他动词语素化演变的倾向性最强;形容词中量性特征不凸显、主观性强的非基本性质形容词语素化倾向最明显。\n 语素化演变是渐进的过程,总体而论,存在三个发展阶段:语素化早期,为自由语素阶段,单音词的自由度大於黏着度,这一时期大约从战国末期至东汉;语素化中期,为半自由语素阶段,单音词的自由度与黏着度大致相当,这一时期大约从三国至唐代中期;语素化晚期,为黏着语素阶段,单音词的自由度小於黏着度,这一时期大约从唐末至明清。当然,各个单音词的语素化进程会存在个体的差异。\n 诱发语素化演变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论文主要讨论了双音化、词汇更替两个因素。双音化是从短语到词的转变过程,即由大於词的单位凝合成等於词的单位;语素化是从短语结构成分(词)到词内成分(构词语素)的降格过程,即从独立的词变成黏着的语素,也就是由等於词的单位降级为小於词的单位。双音化与语素化是相伴而行的,双音化是语素化的最大动因。词汇更替也会导致语素化的发生,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即语素化的结果也可能引起词汇更替。其他诸如韵律、社会文化等因素对语素化产生的影响,本文暂未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