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家山汉墓竹简
古代汉语
复音词
虚词
语义构成
词性构成
摘要: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於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出土於湖北省江陵县(今荆州市荆州区)城外西南一点五公里处的江陵砖瓦厂内的二四七号汉墓。造批竹简共有一千二百余枚,大部分原置於竹笥中,保存较好,字迹清晰。200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公布了二四七号墓全部竹简的图板、释文和注释.内容包括: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芦》、《引书》和遣册。它们多是久已失传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很快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文献、历史等领域,利用这批材料进行系统的语言学特别是复音词和虚词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本论文选取《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复音词和虚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复音词和虚词进行全面描写,穷尽调查和定量分析,真实反映《张家山汉墓竹简》的整体面貌,以希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揭示其中存在的规律。\n 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复音词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复音词的研究简况和判断标准。然後从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两个方面,分别对联合式复音词、偏正式复音词、动宾式复音词、主谓式复音词、补充式复音词、附加式复音词、重叠式复音词及联绵词进行了全面描写和分析。最後通过和先秦一些古籍的对比,总结了《张家山汉墓竹简》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一)《张家山汉墓竹简》复音词的结构方式分语音造词和语法造词两类,其中语法造词占全书总词数的98.1%,已经占绝对优势。(二)《张家山汉墓竹简》偏正式复音词占总数的44.31%,在复音词中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偏正式构词法最为能产。(三)《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动宾式复音词和先秦相比,有了明显发展.在词义方面,先秦时期动宾式复音词主要是职官名、星名、物名及及其他有关礼制文化的词语,一般辞汇很少。《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动实式复音词则主要是一般辞汇。在词性方面先秦时期动宾式复音词主要是名词,还有少量动词,其他词类很少。《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动宾式复音词则以动词最多,名词次之,而且还出现了形容词、代词、副词等词类。(四)《张家山汉墓竹简》复音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不少直到现在遗在使用。\n 其余六章是虚词部分。论文首先从分布特点、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使用频率四个方面对虚词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然後进行同时和历时方面的比较,以揭示其在汉语语法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二章为“代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十九个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由於《张家山汉墓竹简》主要都是实用书籍,所以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使用得很少。第三章为“副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九十七个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和否定副词六类。《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副词比较发达,其中一些副词的用法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用例。如程度副词“尤”、“剧”和“雅”,过去学者认为它们最早始於汉代,所举最早例证都是《史记》、《汉书》中的例子。但是在《张家山汉墓竹简》中它们都有用例,这说明它们的出现至少在汉初以前。第四章为“介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十一个介词,分为引介时间、引介处所、引介对象、引介原因和引介工具五类。“除”在简文中已虚化为介词,指动作行为所旁及的对象中应该把“除”所涉及的宾语排除在外。“尽”在简文中表示时间限止时,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为介词,这说明此时它还没有完全虚化.第五章为“连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二十一个连词,分并列连词、选择连词、假设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递进连词、顺承连词和目的连词八类。在传世典籍中,“或”作选择连词的用例比较晚,《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所举例证是东汉时的例子,《张家山汉墓竹简》有两则用例,“或”明显是用作选择连词,这表明最晚在西汉初年“或”就已经用作选择连词了。“其或”在先秦有用例,是不肯定副词,在简文中,它产生了新用法,表示假设关系。“今”在简文中也明显用作假设连词。第六章为“助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只有三个助词,即“之”、“所”、“者”,它们都是先秦常见的高使用频率的助词。第七章为“语气词”。《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八个语气词,分为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和句尾语气词三类。《张家山汉墓竹简》的虚词和先秦汉语比较接近,主要是继承,同时也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