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代汉语
字源学
《说文》
章太炎
摘要:
《文始》一书是章太炎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最重要着作,代表了我国传统字源研究的最高水平。在《文始》中,章氏用\"形体声类,更相扶胥\"的形音义结合方法,立初文准初文为字根,以《成均图》与纽表为音转条例,以变易与孳乳为义转方式,以《说文》为研究字料,对其中的汉语字族进行了系统的系联,使《文始》成为我国语言研究史上第一部具有同源字典性质的着作,开创了基于《说文》体系的汉语字源学,在汉语语源研究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全面梳理《文始》一书的内容体例,正确理解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对更好地继承章太炎字源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深入地开展汉语语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n 本文以章太炎的字源学体系学说为基础研究理论,以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研究方法,以全面性和穷尽性为具体任务要求,首次对《文始》一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细致梳理,构建了\"《文始》一《说文》全文数据库\",将《文始》中的各类内容材料以数据表的形式作了全面性与穷尽性地系统展现,以期在精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说明的基础之上,如实地表现《文始》的组织结构框架,客观地评价《文始》的实际价值意义,全面地总结章太炎的字源学理论体系,为汉语字源、词源的研究以及中国语言学史提供便于查阅的同源字族数据资源和实证过的音义联方法原则。\n 本文通过对《文始》全书各个部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n 1、关于《文始》的写作年代与创作缘由:《文始》始撰于工908年,初次发表于19工。年,书成于1913年,是章氏在旅日时多次批阅和讲解《说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章氏撰作《文始》的目的是为了\"求语根\"、\"明语原\",以证明汉字的\"孳乳浸多之理\",亦郎通过汉语的字源研究来探讨汉语的语源问题。\n 2、关于《文始》的理论基础:章氏系联汉语字族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其在《国故论衡》中提出的语言缘起理论、转注假借理论和《成均图》及\"纽目表\"之音转理论。这三种理论在《文始·敍例》中分别演化为初文与准初文、变易与孳乳、声转与韵转,成为了《文始》中章氏系联《说文》字族总的原则依据和具体的音义标准。\n 3、关于《文始》的组织结构与条目收字:《文始》全书先以章氏古韵二十三部分卷,次以章氏古音二十一纽排序,再以初文和准初文立目,最後以变易和孳乳归字,其整体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级统领特性。《文始》共有条目463条,收字6997字,其中385字重出,实际收字66工2字。6612字中,6469字来自于《说文》收字,42字来自于《说文》新附字,10工字来自于非《说文》字。这表明《文始》确实是以《说文》为其字族系联对象的。\n 4、关于《文始》的初文与准初文:《文始》共有初文与准初文5工4个,其中工。个重出,实际初文与准初文共504个。504个初文与准初文中,498个来自于《说文》字形,1个来自于《周礼》古文,1个来自于彝器铭文,4个来自于石刻文字。这表明《文始》初文与准初文虽以《说文》中的独体字和准独体字为主,但并不排斥其他的古文字材料。\n 5、关于《文始》的声转与韵转:《文始》是以《说文》谐声系统和读若读如以及文献通假异文为其实证的音转基础,采取的是声韵兼顾的系联方法。声转与韵转分别以声类和韵类为其音转的范围与界限。《文始》各类声转与韵转都有明确的方式条例,各条目的同源字族皆与其所从出的初文或准初文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声韵关联。\n 6、关于《文始》的变易与孳乳:《文始》中的变易与孳乳具有显着的层级分类的特性,这种层级分类特性由各条目的孳乳义顼个数和孳乳层级级数决定,具体体现马义转框架的多层面特点。《文始》各类义转都有明确的方式条例,各条目的同源字族皆与其所从出的初文或准初文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意义关联。\n 7、关于《文始》的书证依据:《文始》虽然主要以《说文》形音义材料作为字族系联的依据,但同时也徵引了大量其他的训诂文献资料来补充和纠正《说文》的不足和疏失。这表明章氏虽然崇信《说文》,但并非迷信《说文》。\n 8、关于《文始》的成就与影响:《文始》全书的组织结构是为其撰作目的服务的,在整体设计构思上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文始》以《说文》的形音义系统作为字族系联的依据,开创了基于《说文》体系的汉语字源学。《文始》明确的字族构建理论和系联方法模式,开始了系统的汉语字族研究。《文始》对《説文》字族的充分系联,为汉语语源问题的探求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