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耶稣形象
拯救
受难
信仰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耶稣形象的梳理、分析,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为何如此关注这样的题材,并且探讨他们在所刻画的耶稣形象上寄寓着怎样的思想情感,研究中国现代作家塑造耶稣基督形象的方式与手法,分析他们刻画的耶稣形象与圣经中的耶稣形象有何不同之处,从而探讨他们如此热衷于该题材的原因以及耶稣形象塑造的意义。
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把握并坚持了耶稣基督的价值意向:博爱、牺牲、宽恕,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因此他们塑造的耶稣形象个性鲜明,既有悲壮的殉道精神,也有着人的软弱性,具有丰富而又生动的内蕴。作家们在塑造耶稣形象时立足于圣经文本,聚焦于耶稣“拯救-受难”的事件,但又对圣经文本作了细微的改写,在叙述时灵活运用不同的视角以及聚焦点来描绘耶稣形象,渲染出“悲”的气氛,和谐地构成悲凉的叙述风格。与圣经文本相比,中国现代作家所塑造的耶稣更具有“人”的气质。现代作家站在启蒙者的立场上,深受时代大环境的熏陶,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心中十字架情结以及对耶稣博爱、牺牲等精神的认同,让他们热衷于耶稣形象的塑造刻画。耶稣形象成为作家们抒发内心感受的载体抑或是斗争的武器,他们借耶稣形象表达自己对拯救者孤独受难的悲剧性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通过耶稣形象更让人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唤醒民众沉睡已久的麻木灵魂,意在让民众进行思考,看到信仰的力量:坚韧地面对苦难,执着于对至爱、至善的追求与向往,即使是处于矛盾与冲突之中,也仍然坚定不悔于自己的信念,从而获得最终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