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尔德
艺术观
唯美主义
现代文学
摘要:
一百多年来,奥斯卡·王尔德以他卓绝的才情和戏剧化的人生成为了颇受文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王尔德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王尔德在服饰、语言以及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创造了特立独行的审美模式,并成功将这些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他的艺术观念以及文艺作品中都充满了颠覆性和挑战性。\n 作为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矛盾型人物,王尔德既世故又单纯,既虚伪又真实,他的一生就是一副跌宕起伏的画面,底色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他将一切传统的保守的观念玩弄于股掌之中。一鸣惊人是他的理想,而反叛是他的生活态度。王尔德独具特色的艺术观也奠定了他反传统反主流的文学地位。\n 正式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戏剧性的王尔德,在上世纪初成为了最早与中国新文学结缘并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一批外国作家之一。王尔德作品以及其唯美主义艺术观,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刮起了一阵不小的“唯美主义”的旋风,影响到了当时的许多作家和作品的创作。王尔德之所以可以在当时引发较多的中国学者和文学革命家的关注,决非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这既是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催化下的产物,又与当时的知识分子的自主选择和文艺自身发展的规律息息相关,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文化艺术观念创新求变的产物。考察王尔德及其艺术观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他在现代中国的接受、影响与误读可以使更好地了解外来的作家作品是如何在当时影响和冲击着中国的新文学,并且可以梳理出王尔德以及他的文艺观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过程中的流变和发展,这些都对于关照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n 第一章,集中讨论了王尔德及其文艺观在现代中国的译介研究状况,通过分析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坛,王尔德虽然广受关注,但对他的作品和文艺观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译介的层面上,他的作品和文艺观在当时作家的接受过程中发生了“中国化”的误读,同样他对于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在当时评论界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n 第二章,重点从中国现代文坛对于王尔德和他的作品的肯定性解读这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从创造社、以田汉为代表的部分戏剧家群体和“海派”文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王尔德对于中国现代文坛的部分有着唯美主义倾向的作家群体创作的影响。\n 第三章,重点从中国现代文坛对于王尔德和他的作品的批判性解读这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分为以茅盾为代表的“为人生”派的批判性解读和以梁实秋和袁昌英为代表的“理性与道德”的批判性解读两大部分进行细致分析。\n 通过具体分析了现代中国文学界中的各家各派对于王尔德的接受与误读,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还原当时中国文坛上的“王尔德热”的基本风貌。在分析王尔德及其文艺观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打入中国现代文坛原因,并且广受关注和争议的同时,使读者对于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接受,影响和误读有较为明晰的了解。\n 本文从对王尔德及其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坛的接受,影响,误读进行分析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关照了王尔德进入中国现代文坛的过程。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王尔德在中国的接受与流变,更好地探寻在外来文学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