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瑶
学术思想
学术史
现代文学史
学人评传
摘要:
王瑶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的学术论著及其治学的理路方法,对于现代文学研究有重大影响。本文对王瑶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较全面的历史考察,梳理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之产生与发展的互动关系。本文带有学人评传的性质,但又不限于对传主做传记评述,而希望通过王瑶的“学术道路”去考察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讨论这一研究领域的曲折历程和历史经验,为反思这门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提供某种观察角度。本文还注重发掘以王瑶为代表的前辈学者的治学经验,为当下的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某种借鉴。
基本思路是:
通过对王瑶早年人生轨迹与早期思想特点的考察,了解王瑶在正式开始学术研究之前的生活经历与人生定位,作为观察其人其文的背景材料。
考察王瑶在1940年代步入学术研究领域之初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了解在其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的治学传统。
通过对1950年代初学术环境的分析,弄清楚王瑶从古典文学研究转向现代文学研究的现实动因,并对其在特殊历史时期为维护学术研究的科学性所作出的努力进行分析。
对王瑶晚年在学科重建过程中的反思与探索进行历史化分析。
本文认为,王瑶的现代文学研究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概括:一是强调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的紧密关联;二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自觉运用;三是对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把握。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考察王瑶早年的人生经历,并结合1930年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激变的现实处境中的身份意识与学术思想特点,对王瑶早期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王瑶就读清华时期的社会革命实践活动对其思想的影响,全面考察并分析了王瑶步入学术研究前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分析王瑶在1940年代的身份定位及其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原因,重点考察王瑶在复学之后所接受的学术训练及其治学传统,初步讨论了王瑶兼顾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的特点。
第三章,从学术范式转换的角度评述王瑶在1950年代初的思想转变及其原因,涉及到王瑶在1949年之前所承袭的治学范式在1949年之后遇到的合法性危机,以及王瑶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对自身学术观点加以调整,以便获得主流话语的认可。
第四章,对王瑶在1960-1970年代的学术心态进行梳理与分析,王瑶在这一时期的现实处境使他一度对自己的学术观点产生怀疑,接连的打击既给他带来肉体上的伤痛,更导致精神层面的危机。但王瑶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之后,仍旧坚持独立思考并尝试借机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其学术智慧与生存智慧。
第五章,梳理王瑶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学术观点,总结其关于学科重建的重要思想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基者之一,王瑶从改革开放之初便开始着手对以往那些阻碍学科发展的因素进行反思,自觉从“去政治化”的立场出发,尝试重建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品格。此外,王瑶晚年在对青年学者的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且在创办专业刊物以及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在晚年的学术反思既是对自己学术道路的回顾,同时也具有学科史的意义。这些努力无不有助于使现代文学学科摆脱以往的种种束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六章,对王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学术思想的价值及其对当下学术研究的启示意义进行总结归纳,从现代文学学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王瑶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探索所体现出的学术价值与启示,对于当下的学术研究仍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也是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与意义。
附录部分从师承关系角度考察了王瑶几位弟子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王瑶在对青年学者的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他在晚年招收的几位入门弟子,日后均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学术传承的角度出发,对王瑶弟子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进行概述,也是考察王瑶对现代文学学科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