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早期电影
鸳鸯蝴蝶派
文学性风格
3D技术
摘要:
从1905到1931年的中国电影诞生初期,作为那时当代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参与了它全方位的建构进程并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明戏、鸳鸯蝴蝶派、新文学三种不同流派相继加盟影坛,在外国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的全球扩张局面下,在战乱频仍的动荡社会之中,探索和开拓了中国电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最终让其从杂耍上升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本文选取这样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具体和综合影响,试图找出这次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联姻之历史因为、合作结果和现实意义。\n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主要思路,讨论了时间分期问题和“电影”和“文学”的概念问题。正文采用从分到总的论述顺序,第一章以郑正秋为例,介绍文明戏人转业到早期中国电影界带来的风格继承,并分析它对电影界的积极影响;第二章以包天笑为例,阐述鸳鸯蝴蝶派文人为中国电影带来的“世纪影响”绝不局限于电影诞生初期;第三章以洪深为主,兼论田汉、欧阳予倩、侯曜这几位早在三十年代之前就加入影坛的新文学家是如何改造电影界的种种不理想现状,推动电影艺术水准大跃进。第四章总结了以上三种“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综合影响,提出二者联姻的基础在于当时电影界盛行的“影戏观”,联姻带来的最明显结果是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强烈的文学性风格,使得国产片依靠文学性路线才在外国电影垄断的影市上突出重围,掀起阵阵高潮。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这个特殊时代,中国民族电影要想生存发展,和“中国现代文学”之合作是历史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明智的策略。今天,文学的界限开始模糊,文学性渗透到了各种大众文化之中。也许我们不需要再大力号召中国电影和当代文学合作,但中国早期电影借助于文学而发家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合作细节和成功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电影人学习——特别是在面对好莱坞全球霸权以新一轮的3D技术主义加重对中国影市的蚕食的时局背景下,要不要再次拾起文学这根拐杖,值得当今电影人深思。\n 从1905到1931年的中国电影诞生初期,作为那时当代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参与了它全方位的建构进程并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明戏、鸳鸯蝴蝶派、新文学三种不同流派相继加盟影坛,在外国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的全球扩张局面下,在战乱频仍的动荡社会之中,探索和开拓了中国电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最终让其从杂耍上升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本文选取这样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具体和综合影响,试图找出这次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联姻之历史因为、合作结果和现实意义。\n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主要思路,讨论了时间分期问题和“电影”和“文学”的概念问题。正文采用从分到总的论述顺序,第一章以郑正秋为例,介绍文明戏人转业到早期中国电影界带来的风格继承,并分析它对电影界的积极影响;第二章以包天笑为例,阐述鸳鸯蝴蝶派文人为中国电影带来的“世纪影响”绝不局限于电影诞生初期;第三章以洪深为主,兼论田汉、欧阳予倩、侯曜这几位早在三十年代之前就加入影坛的新文学家是如何改造电影界的种种不理想现状,推动电影艺术水准大跃进。第四章总结了以上三种“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综合影响,提出二者联姻的基础在于当时电影界盛行的“影戏观”,联姻带来的最明显结果是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强烈的文学性风格,使得国产片依靠文学性路线才在外国电影垄断的影市上突出重围,掀起阵阵高潮。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这个特殊时代,中国民族电影要想生存发展,和“中国现代文学”之合作是历史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明智的策略。今天,文学的界限开始模糊,文学性渗透到了各种大众文化之中。也许我们不需要再大力号召中国电影和当代文学合作,但中国早期电影借助于文学而发家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合作细节和成功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电影人学习——特别是在面对好莱坞全球霸权以新一轮的3D技术主义加重对中国影市的蚕食的时局背景下,要不要再次拾起文学这根拐杖,值得当今电影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