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二代学人
曾华鹏
作家作品论
郁达夫研究
学科意识
学术传统
摘要: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人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曾华鹏的研究还不多见,全面考察其学术成就的论文还未出现。本论文试图从现代文学多个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层面进入曾华鹏的学术世界,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评述,学者的人生境遇、视野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同样在考察的范围内。一方面论述曾华鹏在作家作品、社团流派、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诸多建树,旨在总结出以他为代表建立的经典、成熟的学术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指出曾华鹏身上体现出的学术品质和人格力量,以及学术生涯中逐步形成的学科意识、学术传统,是第二代队伍中的典范学者为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以曾华鹏的人生和学术经历,概括其现代文学研究特征,并反观第二代学者整体的学术风貌,这对于认识和把握学科发展史及历史传统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由绪论、本论五章和结论构成。绪论简要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人”的由来,并概括学人研究的现状,强调开展第二代学人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将曾华鹏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一章梳理曾华鹏的学思历程,结合人生经历对学术生涯进行划分,实现对其现代文学研究成就的整体把握。第二章将曾华鹏用力最深的郁达夫研究作为作家论范式,以《郁达夫论》、《郁达夫评传》、新版《郁达夫评传》为载体,阐释作家作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凸显典范路径的生命力和学者追求完美的学术精神。第三章论述曾华鹏将鲁迅、蒋光赤等作家作为多样化研究对象,丰富了作家论研究的谱系。现代重点作家研究和当代作家批评共同推动文学经典化进程,也使得作家论研究方法日臻完善、成熟。第四章着眼于曾华鹏在社团流派研究的卓越成果,显示出学者在提升视野、创新角度上的努力。从集体写作文学史到独立创作“小说理论批评史”,包括以重评叶圣陶的文言小说呼应范伯群的通俗文学史观,这种不断创新的文学史研究路径,体现了曾华鹏立足前沿的学术意图。第五章强调曾华鹏重视史料工作,将史实与“史识”结合;反思学术环境,回顾治学道路是其学科自觉的表现。学术方法的习得、融会和传授,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心理特征,一起构成了曾华鹏的学术传统。结论指出:曾华鹏的学术理论与实践,涉及现代文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并始终以自己的“个性化”方式实现学术价值的最大化。坚韧执着的学术毅力、深刻自省的学术品质,鲜明的学科意识和学术传统,以及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是曾华鹏对现代文学学科做出的突出贡献。以曾华鹏为代表的第二代学人,志在追求学术与生命的一体化,他们整体的学术风貌尚有待于后来者持之不懈的努力,“学人”研究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