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抒情传统论
陈世骧
王德威
陈国球
谱系
摘要:
自1971年陈世骧在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发表《论中国抒情传统》以来,经高友工之发扬,王德威之鼓吹,“中国抒情传统”论俨然当代显学。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讨论海外中国抒情传统论之谱系及其发生和王德威、陈国球等人持续论述该传统的努力。第一部分提出“三代六群二系”说,为中国抒情传统论提供论述的谱系;并思考中国抒情传统论的背景。本文认为:陈世骧之提出该论,是与参会学者从形式、风格、题材、体裁探讨韩国、日本的抒情(诗)或抒情主义相互补充,从而完成“东亚文学中的抒情传统”这一既定主题。另方面,通过对陈世骧好友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对其文章、演讲的批评,可以探知陈在通往“中国抒情传统论”中的不同声音,从而为研究者提供读者的视角。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会议主题以及新批评的方法为“中国抒情传统”之发生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资源。第二部分讨论王德威的“抒情传统论”思想。王德威接续了陈世骧提出、高友工拓展的现代中国抒情传统论述,将之与现代性结合,使得抒情传统在现代文学研究中获得生机。本文以“被压抑的抒情传统”描述抒情传统之历史及其与王德威之关系。该说的内涵有(一)是指王德威创作中的对文学、历史和政治的一以贯之的关注;(二)是王德威早期作品中就有其当下抒情传统论述的蛛丝马迹;(三)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指出本寓于古代的抒情传统的现代发明;甚且,指明现代中国抒情传统论述中关于现(当)文学部分的隐而不彰。在论文最后,本文还讨论了王德威现代性下抒情传统说的多种理论来源。第三部分则试图通过陈国球专论研讨抒情传统的香港形态。陈国球的文学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古典诗论、捷克结构主义、文学史学和抒情传统论。其中捷克结构主义研究与其早期的诗学研究构成了他后来的学术研究的基础,文学史学和抒情传统两方面的研究同步进行。在陈国球的研究中,文学史学研究应包含文学学科建设和文学史学研究两个部分。他的“抒情中国论”接续陈世骧、高友工以下的传统,和王德威、黄锦树的现代文学与抒情传统论述互为对话,包孕古典与现代的辩证。在定义香港文学含义之余,重写“香港的抒情史”。无论是陈世骧的“中国抒情传统”论,还是王德威在现代性视域下论述抒情传统,抑或陈国球之提出“香港的抒情史”,皆为现代中国抒情传统论述之一端,共同指向现代中国抒情传统论述。在古典与现代、文学与历史,甚或国族与地域,整体与区域之间,现代中国抒情传统完成了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