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X回事儿”
口语习用语
语义特征
话语功能
国际中文教学
摘要:
“X回事儿”类习用语是口语性极强的框架式结构习用语,高频使用于汉语母语者日常对话中而习焉不察,但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却是难点。目前学界对该类习用语及其在国际中文领域的教学研究关注较少。本文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习得该类习用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该类习用语的句法形式、复杂语义及话语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其构成成分趋向固定,具有丰富的句法功能与语义内涵,可以表达言者的主观情感或态度立场等特殊义,以实现交际意图。
句法层面,“X回事儿”中变项“X”为数词“一、两”,代词“这么、那么、怎么”,动词“当、像、是、算”及其否定形式,固定项名量词“回”有完整性特征,儿化词“事儿”有事件指称功能,使“X回事儿”限定于整个事件的量范畴之中;其丰富的表达式能实现多种句法功能,主要有数词性和代词性的“X回事儿”充当宾语,动词性的“X回事儿”充当谓语,也有少量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或充当复句的分句和独立成句;其共现成分主要有传递主观态度或情绪的程度副词、语气副词等。
语义层面,“X回事儿”的基本特征为[+事件],包含指称事件、指示话语、询问事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特殊的[+主观态度]、[+程度]特征,主观态度义包含认同或反对、重视或轻视的立场义,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义,表喜欢、满意等褒扬性或表厌恶、消沉等贬抑性的情感义。“程度义”主要是充当定语、状语等修饰语的动词性“X回事儿”,含程度量级高低的表达,如“(不)像回事儿”属于高量程度义。
功能层面,“X回事儿”类习用语主要有基于指示的语篇功能和基于人际的情态功能。前者是实现衔接话语、收束话语的语篇功能,常与破折号、冒号等标点共现,凸显了解释说明的标记性作用;后者是通过判断是否符合言者预期认知的表达是合预期或是反预期的情态功能,有丰富的带有主观性的程度、语气副词或心理动词和典型的反预期标记词,以凸显言者的心理状态或认知改变。
“X回事儿”类习用语在习语化和词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指示到语篇到表情,从基本话语到元话语的演变,背后受类推机制和经济性原则的影响。“X回事儿”以数量名结构“一回事儿”为基式,并依照特定动词加“数量名”或“指量名”的规则进行模仿、扩充,形成了一些固定表达形式。继而受经济机制的推动,使语言成分省略、脱略、压缩或简化,如动词性“V回事儿”的直接组合表达,进一步凝固而成“X回事儿”习用语群。
基于上述考察,通过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本文最后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教学建议,包括口语语体、《标准》词汇、难度与频次等方面的编写意见,结构限定法、创设情境法、语块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多模态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