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X)还挺Y(的)
构式语法
构式
摘要:
自构式语法理论引入中国,就被广泛地应用到汉语构式的个案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检索BBC语料库发现,“(X)还挺Y(的)”构式在对话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书面语,说明它是一个口语评述类的构式。而且它在某些语境下可以表达安慰和礼貌,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和交际价值。但是目前学界还缺乏对于该构式专项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将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定量和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构式“(X)还挺Y(的)”进行系统地描述和分析,得出构件Y的分布规律、构件“的”的隐现规律、以及此构式的句法特点、构式义和语用功能。具体而言,本论文收集了300条自然口语对话语料,大致勾勒出其在对话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研究发现构件Y形容词性成分占比最高(76.33%),这和“挺”的副词性质有关。当构件Y为动词性成分时,心理动词占比最高(54.76%),例如“喜欢”和“佩服”,这和此构式“表达评述”的特点相契合。语气助词“的”的隐现规律与该构式的句法功能、共现成分以及构件Y的类型有关。此外,此构式作谓语时占比最高(81%),用来表达主观评价。并且,此构式常常与“肯定确认”、“表达推测”、“反预期标记”等成分共同出现。结论中我们可知,此构式通常表达非贬义的主观评价,同时还具有反预期意义。最后,考察了其在交互中出现的位置和语用功能,发现此构式出现在“评价回应位置”的占比(69.33%)高于“评价发起位置”(30.67%)。另外,该构式还具有“即时互动”、“表达安慰礼貌”、“预期关联”、“突出焦点”等语用功能。
本论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取定量和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构式“(X)还挺Y(的)”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是构式语法理论在汉语构式个案研究中的应用和探索。本研究对于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如何恰当使用此构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此构式可在某些具体语境下表达安慰和礼貌。同时,此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