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汉语“对/对于”
句法结构
语义内涵
逻辑语义
摘要:
“对/对于”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介词,最常见的用法是介词结构“对/对于……来说”及句式“s+对/对于+X+Y”(1)。关于介词结构的用法,学界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关于句式用法的研究较少。在句式研究中,最经典的例句如“他对我招手”:“他”是全句的主语,“我”是“对/对于”介引的对象,“招手”表示主语的动作行为或状态。但在句式研究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例如“对售货员的意见”,这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多义现象,我们将其表示为“(s+)对/对于+NP1+的+NP2”。其中s表示全句的主语,NP1与NP2表示两个不同类别的名词性词语“售货员”、“意见”。如果不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加以理解就会产生多义,表现为这一例句既可以表达“他对售货员有意见”,又可以表达“售货员提出了意见,他对售货员提出的意见的看法”。为解释这一语言现象,本文基于语言实际,主要分析研究“s+对/对于+X+Y”和“s+对/对于+NP1+的+NP2”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内涵,在分析研究的结果基础之上,根据逻辑语义学中的事件语义学理论将其进行形式化的抽象和概括。整篇论文共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别介绍“介词”这一词类的研究现状、介词“对、对于”的研究现状、含有介词“对、对于”结构的研究现状及逻辑语义学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表明本文的的选题缘由、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分析“对/对于”的语法性质及句法功能。根据基础知识理论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出“对、对于”的语法特点和句法功能,归纳出包含“对/对于”结构的句法分布情况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用生成语法的生成树理论对一般式的“s+对/对于+X+Y”进行描写,再分别从单义与多义的角度对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分析描写,直观感受单义与多义现象之间的结构差异。第三章对“s+对/对于+NP1+的+NP2”进行语义内涵的描写分析。首先探究“NP1+的+NP2”的单义与多义是否会对“s+对/对于+NP1+的+NP2”的单义与多义现象产生影响。再分别从单义和多义的角度,分析结构中各个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整个结构多义情况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对“s+对/对于+X+Y”和“s+对/对于+NP1+的+NP2”结构的逻辑语义内涵进行分析描写。以前三章的研究为基础,运用意象图式法、事件语义学和谓词逻辑法等方法,先对“s+对/对于+X+Y”的逻辑语义内涵进行描写;再分别从单义和多义角度对“s+对/对于+NP1+的+NP2”的逻辑语义内涵进行分析。运用逻辑语义表达式表现单义与多义的“对/对于”结构之间的差异及造成多义的原因。通过这一部分逻辑语义表达式的描写,希望对现代计算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方面提供一些帮助。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语。先大致梳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概括本文的研究成果;再阐释说明本文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明确之后相关研究需要发展补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