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巨”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语用特征
形成原因
摘要:
本文以“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采用文献研究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统计数据分析法、在线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拟对“巨”进行多角度考察。本文主要围绕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展开讨论,再对现代汉语副词“巨”的形成原因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对新兴程度副词的认识,结合对“巨”活用现象的考察,力求为人们日渐丰富的程度表达予以合理的解释。第一章为绪论。首先阐述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其次整合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阐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介绍了语料来源。第二章为“巨”的句法特征,该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巨”作修饰成分的情况,分别是“巨”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以及短语的情况;二是基于构式考察“巨”的否定形式,“巨”的否定形式主要为“巨+不+X”,且“巨”只能作全盘否定而非委婉否定,接着通过“巨”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比对,考察两种构式限制“X”进入的情况,两种构式对“X”的限制呈现出不对称,根据前人研究,进一步分析原因及揭示进入“巨+不+X”结构的准许规则和限制规则。第三章为“巨”的语义特征,该章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根据前人对语义等级的探讨,用典型的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与“巨”进行比对,确定“巨”归类为绝对程度副词,随后测定“巨”的量度等级,“巨”存在两个量度等级,分别为过量级“巨a”和极量级“巨b”;其次对“巨”的语义表现进行探讨,即对“巨”的“极量义与过量义”以及“模糊义”展开讨论。第四章为“巨”的语用特征,该章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探讨“巨”的主观评价功能,分别讨论“巨”加强语气的功能和凸显感情的功能;二是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法考察“巨”的吸睛功能;三是明确“巨”的语体特征,“巨”以口语性与网络性为主。第五章为现代汉语副词“巨”的形成原因,该章从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内部原因分成三个部分,即“巨”的语素化、“巨”副词功能的延续和语言的磨损与更迭;外部原因则是由于受到媒体传播的影响、使用者猎奇心理的影响以及使用者语言表达需求增加的影响,促进了现代汉语副词“巨”的产生及发展。总之,“巨”作为新兴程度副词,已经广泛活用于人们的实际交际中,生活中“巨”作修饰成分的例子不再鲜见,不少学者逐渐提高对新兴程度副词研究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新兴程度副词,也就是研究当下实时变化着的语言材料,是对当下讲汉语的人的语言习惯的直接反映,记录新兴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也能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语言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