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学生
心理动词
习得
偏误分析
建议
摘要:
心理动词是汉语动词中特殊的小类。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本体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心理动词的研究仍然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本文以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中的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同时依据心理动词在教材中的分布位置和呈现频次,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留学生习得心理动词的偏误情况,并依据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归纳总结出偏误类型,进行偏误成因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留学生现代汉语心理动词习得的教学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进行概述,讨论心理动词的界定和分类。依据文雅丽(2008)的功能框架对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中的心理动词进行了考察和筛选,并按标准分为三大类:心理活动动词、心理状态动词、心理使役动词。同时,对教材中出现频次高、易混淆的同类近义心理动词进行了举例辨析。第二,根据心理动词在教材中的编排情况,设计了考察留学生心理动词习得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项目主要有: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以选择题和判断对错题为主的客观题,以及以连词成句题和翻译题为主的主观题。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将问卷中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归纳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其中,误代为主要偏误类型。从汉语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两方面进行了偏误成因分析,发现留学生心理动词习得的偏误成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第二语言干扰、目的语的泛化、学习水平和态度策略影响、教材设计缺陷和课堂教学欠妥等。第三,根据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从教学和教材的角度出发,为留学生现代汉语心理动词习得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教学方面,首先,应加强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让留学生减少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负迁移导致的偏误。其次,优化课堂教学,设置心理动词的渐进性教学,强化近义心理动词的辨析,加强心理动词的系统练习,关注学生具体的学情。在教材方面,应设置单独地心理动词学习板块,同时增设相应的心理动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