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
地质结构面
裂隙网络模型
均质区
形态学
摘要:
裂隙介质的准确刻画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岩体结构的连通性及渗透性评价的前提,多点地质统计学可以描述复杂地质体的空间非均质性,复现部分地质体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以裂隙特征统计数据,划分均质区,并建立裂隙系统二维、三维网络模型。以此为背景,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自编程序进行优势组划分,并结合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均质区的划分。将三维裂隙压缩至二维露头面,实现空间裂隙的降维,并据裂隙的几何特征进行优势组的划分,结合多点地质统计学以两种方式进行裂隙均质区的划分,并对划分方法进行评估验证其可靠性。(2)分别采用蒙特卡洛和多点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裂隙系统二维模型。确定裂隙迹长及产状分布形式,着重进行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的改进,讨论不同参数设置的影响;利用形态学对裂隙进行修复及复现,有效减少形成的“断裂”;通过对比两种建模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裂隙系统的统计特征,但以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建模,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裂隙的空间相关性。(3)提出一种改进的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建立的方法并进行有效评估。详尽地阐述了改进方法的步骤,以及结构面的尺寸、产状、中心位置的求取方式;将结构面视作圆盘,通过将多点地质统计学与Monte Carlo法相结合的方式,由一确定性露头面进行平移,得到三维裂隙网络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评估,证实建模方法基本可行。(4)将建模方法运用到实例中,选用北山露头进行实例分析,进行了二维裂隙网络模型构建、形态学修复、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的构建,其中还涉及岩体结构面的几何特征统计、迹长及产状概率分布模型的确立、结构面密度统计等程序设计,同时分析所得模型的可靠性,证实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