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膜部尿道长度
激光
尿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膜部尿道长度与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后早期恢复尿控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BPH患者的病例资料, 根据术后尿控功能恢复情况, 将患者分为尿控组(n=81)和尿失禁组(n=4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膜部尿道长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膀胱容量、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等]、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及膀胱顺应性)以及尿控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oLEP术后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6个月作为时间点进行随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尿控组与尿失禁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IPSS评分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体积、术前膜部尿道长度、术后膜部尿道长度和术后最大膀胱容量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及膀胱顺应性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膀胱顺应性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与术前比较均上升, 且尿控组的最大尿流率[(10.48±0.65) mL/s比(9.41±0.53) mL/s]、最大尿道压[(41.25±3.46) cmH2O比(38.21±3.16) cmH2O]、膀胱顺应性[(32.23±3.13) cmH2O比(30.23±2.35) cmH2O]均高于尿失禁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1 h、留置尿管时间≥5 d、前列腺体积≥60 mL、术前膜部尿道长度<14 mm、术后膜部尿道长度<13 mm是HoLEP术后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 术后最大膀胱容量是术后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独立保护因素(OR<1, P<0.05)。结论术前膜部尿道长度<14 mm以及术后膜部尿道长度<13 mm是BPH患者HoLEP术后影响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较长的膜部尿道长度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加快患者尿控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