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会计专业
逆向设计
课堂教学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使命,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教育部多次针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发文,明确要求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认为,考虑到“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以及会计专业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色,将面向目标、追求理解的逆向设计这一教学设计理念引入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实际上逆向设计在基础教育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运用,且与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进的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高度一致,可以作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本文作为会计学和教育学的一项交叉研究,旨在基于逆向设计视角,研究优化会计专业课堂的可行路径,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将逆向设计应用于会计专业课教学是必要且可行的?第二,如何将逆向设计具体应用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第三,逆向设计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问题一,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会计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当前会计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研究,比如教学手段。但是,如何结合会计学科特点、学生需求等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逻辑布局,如何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却鲜有研究。在实践中,教师尽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却仍然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设计,它很少关注“学生最终学到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帮助?”、“如何证明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如何利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等问题,而这些正是逆向设计专注解决的。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运用逆向设计具有必要性。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专业特点、学习者内在素质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情况,发现将逆向设计应用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可行性。针对问题二,本文以《会计学原理》这门课作为试验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章节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Skowron逆向设计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出《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逆向设计总框架及总思路,并以这门课程中两个重难点内容——《财务成果核算》、《资产负债表及其编制》为示范,分别阐述了基于逆向设计的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方案。针对问题三,本文通过问卷等方法获取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困境以及期望获取的帮助等信息,并将其用于改善具体教学实践,以实施逆向设计教学的19级经济学班为实验组,以实施传统设计教学的18级经济学班为对照组,借助SPSS22.0数据统计工具,对两个班级随堂测试和期末考核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逆向设计的确提升了学生课堂满意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持久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本文的研究开拓了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同时为探索文科类实践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