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货币循环
求利经济
离岸中央银行
摘要:
货币是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中争论不休,思想活跃的领域。但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尽管经济学在形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模型越来越复杂,却极难恰当的反映货币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功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出路何在?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货币循环理论。货币循环理论从对货币的本质的讨论出发,提出了现代分工(尤其以纵向分工为特征)经济是在对货币的追求的微观动机下,建立起来用循环流动的货币为管道和连接纽带的串并联宏观结构的观点。文章首先回答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在追求利润的经济中,构成利润、利息的那些货币,是从哪里来的。并就此抽象出循环的基本概念。在以此为出发,分别讨论了在加入内生信用/贷款货币、财富、纵向多部门分工等因素后,循环经济系统所具有的日常波动、繁荣萧条周期、动态竞争等特点。并结合“社会效率”这一概念,讨论了这种追求货币动机的循环经济真正的效率意义——刺激技术进步。对于扩大再生产的货币经济,文章着重研究了货币注入的途径,并提出了重要观点:某些国家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作为注入货币的方式,不应误认为是社会“无效率”的方式,而要采用更合理的方式来加以处理。在讨论完一般的结合生产体系运行的货币循环后,本文插入了对于现代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金融投机的讨论——脱离生产体系的货币符号创造。并以这两个基本理论作为出发点,应用在实际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中,依次讨论了资本主义模式的建立和演变、跨国经济结构和大国与小国的外汇问题、从通货紧缩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各种货币现象等实际应用。点出了市场的真正要害,不是在于“交换”及所谓资源配置优化,而是“销售”及货币收入。其中值得给予特别关注的是,本文就大国的外汇储备使用,提出了建立“服务于海外生产网络扩张”的“离岸中央银行”的想法,为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