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量化宽松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摘要: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即QE)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债券等方法,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干预方式。
众所周知,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政府债务居高不下,进入临界点时,财政政策的使用受到制约,或者政策效果已然不明显。而货币政策,大体包括间接货币政策和直接货币政策。间接货币政策是指调控“率”的政策,而直接货币政策,则是指公开市场业务包括量化宽松这一类的政策。
NOEM,即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也就是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指的并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为了区别于在国际经济学中以M-F-D传统为代表的“旧”的研究范式。和被称为“新魏克塞尔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和“新新古典主义”的研究方法相比,NOEM模型更贴近于货币经济学,更关注开放经济中的情况。所以基本的NOEM模型也融合了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中的不完美竞争、名义刚性和最优价格设定导致的时变利润。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和能够进行明确的福利分析。后者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正是因为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才能够通过进行总效用分析的方式进行福利分析,从而进行政策比较。
目前全世界动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主流的分析方法莫过于DSGE方法,之所以称之为“方法”而不是模型,是因为其是由(Kydland FE, Prescott EC,1982)产生的一个研究方法,而后经济学者们又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各自学派的模型中,形成了自己学派的相应的模型,所以笔者认为DSGE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而非特定的模型。
但国内对于经济学的规范面的分析和研究、数理模型的推导等问题重视程度和认同程度都不是很高。本文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推动采用DSGE方法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
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学派诞生后就一直是经济学中尚未得出系统性定论的分支。货币,则是宏观经济学中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而货币在开放经济中的表现如何不同,也是理论界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在国内,由于历史沿革和教学传承等关系,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特别是宏观金融界)最主要的讨论话题之一,但是对于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国内大量的科研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对于经济学理论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引进得不足。更是由于各种争论等原因存在,不能及时将国外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在中国的角度进行应用。
本文利用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采用DSGE方法,开放经济中的NOEM框架,结合中国的实际参数值,对比较典型的冲击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之后则提出了相关理论发展的一些设想。
本文在对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模型的相关设定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设定和国家开放度来分析两国在非对称定价机制和价格粘性的情况下从福利角度对最优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充实了NOEM框架下对于在中国货币政策分析的经验证据。通过对中国与美、欧、日三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除了得出利率对与货币供应量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外,还得出了日本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很强的影响力的结论。我们还发展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即DSGE)方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即NOEM)框架下的新凯恩斯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小国模型。本文的理论模型承继了带有习惯的封闭经济DSGE模型,将其用NOEM的框架扩展到小国开放经济中,并尝试在家庭预算约束中加入信贷变量,进而放松其约束,辅以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方程,考察冲击带来的模型反馈。重点是细致地分析理论模型,之后加入货币政策冲击,来讨论中国各参数的设定和通过脉冲相应方程来评价模型的特点。
自DSGE方法提出以来,已有30年的时间,国外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已经过了该方法的改革,但目前国内对于该方法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我国建立能够得到相对广泛认可的较官方的DSGE方法的宏观理论模型也指日可待,本文希望能够在推动我国建立开放的新凯恩斯的DSGE方法下的模型略尽绵薄之力。
多个发达和新兴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对于DSGE方法给与了很高的重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应用着采用DSGE方法建立的模型。
大量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围绕着增长理论和货币模型展开的,而其近段时间的发展无外乎包括了不完美竞争、名义刚性等进入DSGE方法类模型的结构。货币政策成为了一个潜在的稳定性工具,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