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管理学
硕士研究生
就业价值取向
摘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强国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力量。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其就业价值取向是否与我国奉行的价值观相符关系着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成败。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思想波动频繁,各类就业观念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科学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本研究把“培养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力量”作为价值逻辑,以管理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的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和文献法的分析结果为现实基础,结合人职匹配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300位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进行了实证研究。问卷中将性别、年级、父母职业类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寻找对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影响因素。通过SPSS软件分析报告显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一定特点与问题。并基于对问题的成因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层面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整体呈现出如下特点:(1)求职方向多元化;(2)就业价值取向稳定化;(3)服务社会精神显现;(4)自我意识逐渐增强;(5)就业定位兴趣化;(6)就业态度乐观。同时也发现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如下问题:(1)就业价值追求过高,就业选择盲目;(2)奉献社会的情感依赖不足;(3)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4)部分专业就业态度消极态势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社会层面要加强社会约束和支持,具体为:(1)健全法律保障机制,树立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2)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引领形成科学就业价值取向。高校层面要重视学校教育与服务,具体为:(1)整合资源,深化学生职业生涯教育;(2)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合理就业价值取向;(3)优化教学内容,塑造就业核心价值观。家庭层面要重视家庭教育功能,具体为:(1)加强对子女的引导教育,深化奉献社会情感依赖;(2)改变对子女的就业期待,塑造良好的家庭就业氛围。学生层面要提高自身素养,具体为:(1)重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科学认识就业市场;(2)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培养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3)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个人价值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