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动站
多线程
数据质量控制
软件测试
oracle
摘要:
地处南方的广西,属于强降雨区域,而突发性强降水的发生,也是导致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必备条件和直接因素,面对防止此类灾害的需求,当地气象部门提出如下要求,即通过对自动观测站空间密度的增加,实现服务、接收以及处理数据能力的提升,能够更为精细化、短时内完成对降水的预报活动。论文具体阐述了当地自动气象站的数据流程,并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因当前数据收集后,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使得专业人员无法针对此数据,开展深入的运用和发展工作。依据应用需求,结合当地气象应用服务部门的现状,针对观测数据的处理,研发了包括格式检查、数据采集、合并以及质量控制等在内的一套系统,且结合处理后的数据,对业务流程加以完善,使得自动站在数据的接收到最终应用方面的时效得以缩短,也让全流程监视目标得以实现,确保值班人员可便捷的完成对软件运行、数据流转状况的监视、分析等工作,进而更为准确的形成质量分析结果,为预报员更为准确的开展分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由此,对可部署于区市县的一套自动站前段数据处理系统开展研发工作,则显得极为必要。系统以linux系统为运行平台,搭建以Oracle数据库为存储介质,Java技术框架为前提进行研发,其跨平台这一特性的充分利用,使得跨平台支持得以实现于系统之上。为适应系统未来几何级数据增长的处理需求,采用多线程与代码封装模块化设计作为该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关键支撑,针对不同数据的处理内容,规划四个独立线程模块,各个线程对所辖数据就数据采集、检查格式、合并打包、上传数据、日志归档等进行并发处理和操作,多线程的高效处理机制使得本系统可以将经典的温、湿、风、压等气象要素数据质量控制嵌入至系统当中,兼顾数据传输与数据本地质控解码入库2项关键业务的同时进行,极大的实现了处理时效的提升,确保了数据高效传输,同时提供高可靠和高可用实时数据,为科研项目提供了数据保障支撑。系统的线程之间相互独立,代码模块可以重复利用并封装为接口,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为类似业务流程的整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