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喷射3D打印
参数设计模型
协同连续布筋
韧性
摘要:
喷射3D打印喷口与受喷面的间距空间可解决3D打印与钢筋协同建造的问题。目前3D打印钢筋混凝土技术较依赖人工、灵活程度低,导致在工程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喷射3D打印能弥补其他3D打印技术的不足之处,同时其层间较高粘结性能的特点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安全可靠度。本研究探索了喷射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设备与操作过程、材料流变性和打印形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有关喷射3D打印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喷射3D打印的同步输送多筋的装置,建立了多微筋喷射3D打印复合材料。解决3D打印多角度灵活布筋的问题,实现喷射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增强增韧。本文针对参数调控打印性能、打印参数优化力学结果、连续微筋增韧混凝土的弯曲增韧机理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混凝土可喷射3D打印设计模型
喷射3D打印通过调控参数组合设计,结合打印结果的质量分析,提出综合评价机制。单层打印最小厚度应满足5 mm;打印截面的平整度(残差平方和RSS)需小于10;同时溅射质量比控制在5.00%以内,打印的参数优化区间需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建立由移动速率、喷嘴直径、打印间距主导的参数设计模型β=f(V,A,D),并依据数值系数可划分打印等级。其数值在[1,1.5]范围内为高精度区域(最优的打印效果),(0,1)范围内为中精度区域,(1.5,10]为打印的低精度区域。(2)喷射3D打印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喷射3D打印混凝土采用参数设计模型,结合力学测试结果、含水率变化、SEM及CT微观分析其凝结硬化机理,同时探究打印时间间隔对层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喷射3D打印混凝土试样高于浇筑试样的力学强度原因在于:打印过程中碳纤维对准喷嘴移动方向,在破坏过程起到抑制变形的关键作用;CT成像显示分布结果表明相比浇筑样式总孔隙率降低了226.5%。喷射3D打印虽然弱化了结构的层间缺陷,然而随着打印间隔时间的延长,这种层间缺陷会明显增加,抗折强度在Y方向比X方向分别提高8.35%~23.98%(0~30 min)。(3)协同连续布筋增韧喷射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喷射3D打印混凝土结合同步置筋技术,建立多微筋喷射3D打印复合材料。微筋改变了喷射3D打印混凝土的抗弯破坏形貌,同时显著提升喷射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强度和延性。其抗弯强度提高43.60%~800%,峰值位移提高了107.69%~2076.47%。喷射3D打印工艺提高混凝土与微筋的粘结性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微筋与混凝土的协同作用。相比普通喷射3D打印混凝土梁,微筋混凝土梁的开裂强度提高为1.80~8.81 MPa,混凝土与微筋桥接作用是提升结构韧性的关键。该方法对3D打印钢筋混凝土结构制备及其在大尺寸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