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车身耐撞性
泡沫材料
力学特性
填充管
多目标优化
摘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导致交通事故日益频发,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寻找到一种高效优异的吸能材料,改善汽车的耐撞性,减小因交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汽车碰撞所带来的损失成为研究热点。泡沫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的特性,使其在吸能结构设计领域具备良好的潜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由于发泡法工艺具备高度随机性,通过发泡法制备的传统泡沫材料力学性能不稳定,难以根据预期的性能和结构设计泡沫,高度复杂的孔隙结构也为细观参数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构建了接近真实泡沫结构的3DVoronoi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泡沫试件,开展了泡沫材料动静态力学特性的试验、仿真与理论研究,进一步开展基于泡沫填充汽车螺纹吸能盒耐撞性分析与多目标优化设计。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501705)对泡沫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在汽车填充吸能盒中的应用展开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泡沫材料静态力学特性研究。基于三维Voronoi技术和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备了均匀及梯度泡沫试件,并构建了各类泡沫材料有限元细观模型,基于压缩试验机开展了准静态压缩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开展了泡沫的静态力学特性数值研究,获取了其变形模式及名义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细观结构参数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密度对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而不规则度及胞元尺寸对其力学性能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梯度泡沫的变形带从低密度区向高密度区延展,且梯度率大的泡沫在压缩前期屈服应力最小,而压缩后期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因此相较于均匀泡沫具备更大的平台应力。
(2)泡沫材料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基于落锤试验机开展了泡沫材料动态冲击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地,基于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梯度类型泡沫在动态冲击下变形机理、应力响应,探究了梯度对其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及梯度泡沫在动态冲击下均呈现出三种变形模式(准静态变形模式、过渡模式和冲击模式),随着速度的增加,惯性作用的影响超过了准静态屈服应力的影响,主导了泡沫的变形,且梯度泡沫在中高速冲击下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与其胞元分布有关。此外,针对不同梯度方向,考虑了两种冲击波传播模式,基于R-PP-L(刚性-理想塑性-锁定应变)模型构建了轴向梯度泡沫在恒速冲击时的应力波传播理论模型,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可以准确预报梯度泡沫材料在动态冲击下的力学响应。
(3)泡沫填充螺纹吸能盒耐撞性研究。受自然界中螺纹结构启发,提出并设计了螺纹管,并基于3D打印技术分别制备了螺纹管与泡沫芯材,开展了泡沫填充螺纹管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变形模式和耐撞性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纹管波长的减小和幅值的增加,其变形模式趋于规则化,导致比吸能(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SEA)和初始峰值载荷(Initial peak crushing force,IPCF)的减少,以及冲击效率(Crush force efficiency,CFE)的提高。此外,与空管相比,泡沫填充螺纹管的SEA显著增强,且承载波动系数(Undulation of load-carrying capacity,ULC)降低。基于微CT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了泡沫和螺纹管之间的相互作用,CT扫描图片表明泡沫与螺纹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开展了泡沫填充螺纹管耐撞性参数研究,评估了螺纹管宏观结构和泡沫细观结构对泡沫填充螺纹管耐撞性和变形模式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填充螺纹管的SEA和CFE随着泡沫胞元壁厚和管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泡沫胞元尺寸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很小,而螺纹管波长的减小导致相互作用的增加。
(4)泡沫填充螺纹管平均压溃力理论研究及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塑性铰理论,考虑螺纹管承载能力、泡沫塑性硬化、螺纹管与泡沫相互作用等因素,提出了预测泡沫填充螺纹管平均压溃力的理论模型。基于遗传算法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选择响应面代理模型对泡沫填充螺纹管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泡沫填充螺纹管与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相比,其SEA增加18.13%,IPCF增加0.97%,ULC降低91.14%。
本文采用理论、数值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3D打印泡沫材料的动静态力学特性开展了研究工作,并构建了动态冲击下梯度泡沫材料应力波传播理论模型。受自然螺旋结构启发,本文提出并设计了泡沫填充螺纹吸能盒,分析其耐撞性与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推导出泡沫填充螺纹管平均压溃力预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指导泡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