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矿渣碱激发材料
秸秆纤维
纤维改性处理
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
电子显微镜分析
摘要:
因传统水泥基材料的生产过程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为了稳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因此研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目标。碱激发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同时也脆性大易开裂等缺点,有研究表明向碱激发材料中掺入纤维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抗裂性,但多数人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化学合成纤维增加碱激发材料的各种性能,未能完美契合将碱激发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的研究初衷,所以本文选择掺入绿色环保的天然植物纤维——秸秆纤维,以改善碱激发材料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裂性能。本文以矿渣为主要原材料,研究了掺入不同种类、处理方式与掺量的秸秆纤维后,对材料的流动性、抗压抗折强度以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
(1)掺入秸秆纤维后,碱激发材料的流动性均降低。但处理过的秸秆纤维对碱激发材料的影响较大,其中改性小麦秸秆纤维(Pretreated wheat straw fiber,PTWSF)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最大,当掺量达到1%后,已开始影响正常浇筑,改性玉米秸秆纤维(Pretreated corn straw fiber,PTCSF)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最小。未处理的秸秆纤维对碱激发材料流动性的影响均小于处理后的秸秆纤维,其中未改性玉米秸秆纤维(Untreated corn straw fiber,UTCSF)的影响较大,未改性水稻秸秆纤维(Untreated rice straw fiber,UTRSF)的影响最小。分析认为未处理的秸秆纤维影响碱激发材料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吸水性,吸水后导致试件水胶比减小,使试件流动性降低。处理后的秸秆纤维对碱激发材料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碱处理使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与碱激发基质的粘结效果更好。
(2)秸秆纤维对碱激发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处理方式与种类的秸秆纤维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均不相同,其中随着UTRSF与未改性小麦秸秆纤维(Untreated wheat straw fiber,UTWSF)掺量的提升,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掺量达到1.5%,UTRSF对试件抗压强度的负影响更大;随着UTCSF、改性水稻秸秆纤维(Pretreated rice straw fiber,PTRSF)、PTWSF与PTCSF掺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掺量达到1%或1.2%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PTWSF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最好。分析认为,UTRSF与UTWSF的掺入使碱激发试件抗压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UTRSF与UTWSF表面有一层脂类物质,与碱激发浆体几乎未粘结,使得试件内部的缺陷增加,在试件抵抗压力作用时,更容易被破坏,导致试件抗压强度逐渐降低。UTCSF、PTRSF、PTWSF与PTCSF的掺入会使碱激发材料的抗压强度出现以上变化趋势的原因是当掺入少量UTCSF时,UTCSF吸水性带来的影响大于引起试件内部缺陷所带来的影响,综合两个影响因素,碱激发试件的抗压强度随之上升,随着UTCSF掺量的逐渐提升,试件内部缺陷越来越多,吸水性带来的影响已无法弥补,使试件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碱处理增大了秸秆纤维的比表面积,使纤维表面更加粗糙,增加了纤维与碱激发材料的粘结效果,成丝状的秸秆纤维还会弥补试件自身内部的缺陷,使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纤维掺量达到1%与1.2%后,掺入纤维导致试件内部微裂缝与空隙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
(3)掺入秸秆纤维会使碱激发材料的抗折强度明显提升,随着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处理后的秸秆纤维的增强效果要优于未处理的秸秆纤维,PTWSF的增强效果最佳,UTCSF的增强效果最弱。因本身WSF单根体积较小,PTWSF经碱处理后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故当掺量相同时,试件单位体积内PTWSF数量相对其他两种碱处理后的纤维更多,且掺入PTWSF后,对试件抗折强度的增强效果最大,与试件的粘结强度更大,故对试件的抗折强度增强最明显。UTCSF的影响较弱的原因是将UTCSF掺入试件中后,因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致使其在养护过程中硬度会相应变小,软化的CSF不能较好的抵抗抗折效果,最终抗折强度低于掺入其他两种纤维。
(4)秸秆纤维的掺入均会使碱激发材料抗裂性能增强,但增强效果不一,其中PTRSF的增强效果最佳,PTCSF的增强效果最差,其余秸秆纤维的增强效果均是正向的。秸秆纤维在抵抗试件开裂时均能发挥其优良的抗拉性能,综合微观分析表明,RSF经碱处理后表面粗糙程度增加,与碱激发基体的粘结更加紧密,同时纤维变成丝状,在试件开裂时纤维发生的破坏多数为拉断破坏,充分发挥出其高强的抗拉性能,使试件抗裂性能显著提升。CSF经碱处理后表面仍存在部分酯类物质导致其与碱激发基体粘结时不够紧密,且硬度明显变大,浮在试件表面极易诱导微裂缝的产生,使试件开裂指数无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