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裂隙
模型试验
颗粒流
单轴抗压强度
摘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在经历一系列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后,岩石内部产生了大量的裂隙。在外力作用下,裂隙的生长和发育会对岩石力学特性造成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含裂隙岩石会对岩土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开展含裂隙岩石力学性质及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对岩体稳定性评价及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含裂隙原岩现场取样的过程较为艰难,并且人工加工含裂隙岩块可能会带来无法控制的破坏,进而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本文以岩石相似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含裂隙类岩石材料力学特性开展了研究。首先,对含裂隙类岩石试件进行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宏观力学参数;然后,进行PFC3D细观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其变化对岩石宏观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单轴压缩模型细观参数的标定;接着,开展了单裂隙岩石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并与室内试验所得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FC3D的离散单元法用于裂隙类岩石力学特性研究的可靠性;最后,进一步研究了含多裂隙类岩石的强度、变形、破坏特性以及尺寸效应规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参照前人得出的类岩石材料配合比,制作出了由水、高强石膏、砂、硅粉和高效减水剂所构成的类岩石试件。经测试,试件表现出典型的脆性破坏特征,且常规力学参数基本接近板岩,表现出相似的力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模拟脆性岩石。类岩石试件的具体配合比:水:高强石膏:砂:硅粉:高效减水剂=0.34:1:1.4:0.1:0.011。(2)影响泊松比的细观参数主要是平直节理刚度比k_n/ks,而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细观参数中除了k_n/ks,还有平直节理模量Ec,且后者改变所引起的数值变化较前者而言更为明显。影响抗压强度的细观参数除了k_n/ks还涉及到了内摩擦角φb、黏聚力Cb和平直节理抗拉强度σb,且后两者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更显著。(3)室内类岩石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表明,含单裂隙试件达到峰值抗压强度之前时应力-应变曲线波动较大,可以观察到屈服平台。与完整试件相同的是在单轴压缩的整个阶段中都伴随着拉伸型微裂纹的发展,当应力越临近峰值时微裂纹增长越快。不同的是,完整试件的初始裂纹萌生于试件上下边缘,产生的剪切裂纹极少,受拉破坏占主导地位,表现为脆性劈裂破坏;含裂隙类岩石试件的初始裂纹萌生于裂隙附近的拉应力范围内。总体来看,含裂隙类岩石试件与完整试件在整个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经过弹性变形到达非线性阶段,在达到峰值应力后迅速跌落。(4)类岩石试件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均受到裂隙厚度的影响,随着裂隙厚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当裂隙厚度值较小时,试件表面可以观察到轻微片状脱落现象,这时发生的还是拉伸破坏,当裂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初始裂纹会不断发育直至贯通试件,最终以拉剪混合形式发生破坏。(5)裂隙的角度同样会对类岩石试件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裂隙角度的不断增加,峰值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当角度为45°时抗压强度最低,在90°时达到最高,而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从破坏模式来看,裂隙的角度对其影响较小。(6)不同裂隙间距下类岩石试件的峰值强度都明显低于完整类岩石,双裂隙对类岩石材料的性质有显著的弱化作用。随着间距的增加,其强度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间距为15mm时达到最高值,但弹性模量无明显的变化。利用PFC3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大尺寸多裂隙岩石试件单轴压缩,发现应力应变曲线出现的跌落次数随着裂隙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试件的破坏主要是由45°和135°的对角线裂纹发生剪切破坏引起的,而90°和0°裂纹面发生了相对滑动,模型的最终破坏是由拉伸、拉剪复合及剪切组成的综合破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