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强磁场
脉冲磁体
纤维复合材料
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摘要:
脉冲强磁场是现代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三十余个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磁场强度越高,科研机遇越大,为抢占科研先机,产生100 T以上的超强磁场强度一直是世界各大实验室竞争的焦点。美国于2012年创造了100.75 T的世界纪录,我国目前最高的脉冲磁场强度为94.88 T,位居世界第三。然而磁体运行在超强磁场强度下常表现出意外的端部破坏,现有的设计理论无法进行合理解释,这限制了磁场强度的进一步提升。造成强磁场脉冲磁体破坏模式改变的主要原因是ZYLO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加固层横向强度低。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加固层的材料测试、本构建模和力学分析三个方面,研究其对强磁场脉冲磁体的影响,之后改进磁体工艺,制造横向强度更高的加固层。通过机理研究和工艺探索,为进一步提升磁场强度提供理论和工程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概述如下:加固层材料力学测试方面,半湿法缠绕ZYLON纤维难以制得标准试验件,导致相关测试停留在非标准件的纵向拉伸上。为此,基于热压法制备了ZYLON/环氧复合材料高质量标准试验件并进行测试,将材料已知的性能参数由纵向拉伸扩展至纵横向拉压和剪切。根据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推演了纤维体积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得到了磁体加固层的强度和刚度。结果显示,磁体加固层的横向拉压强度仅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10%~20%,从复合材料的横向强度角度来看,ZYLON纤维并不是最佳的加固材料。加固层本构建模方面,构建了纤维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全面地表征了材料的微观损伤、宏观破坏,以及塑性-损伤耦合和后失效过程。选取Puck准则判断是否发生微观损伤和宏观破坏,通过Ladeveze连续介质损伤模型和宏观现象法模拟微观损伤演变和后失效过程的刚度衰减,本构模型采用回退映射算法求解并连接到ANSYS中。对比了层合板双轴力学测试和开孔拉伸测试,模型与测试结果吻合度高,平均误差较经典Chang-Chang模型降低了85%。加固层力学分析方面,传统磁体设计中加固层采用线弹性模型和等效应力失效准则,会忽视其潜在的横向拉压破坏和剪切破坏,导致磁体破坏机理不清。为此,利用测得的加固层力学性能和构建的本构模型,对加固层进行力学分析,揭示其刚度衰减规律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内线圈加固层在磁体端部发生拉伸破坏,端部加固层轴向平均刚度衰减41%;外线圈加固层在中平面上发生剪切破坏,中平面加固层轴向平均刚度衰减74%;内线圈加固层的最大环向应力比线弹性模型计算结果高540 MPa,外线圈高470 MPa;内线圈由于端部加固层的破坏会发生局部屈曲,预测磁体发生破坏的磁场强度与实际情况仅相差1.7 T。磁体制造工艺方面,发明了纤维变螺距内加固技术,设计并制造了国际首台纤维变螺距内加固磁体。采用这项技术,内线圈加固层的轴向和径向强度较原方案分别提升了6倍和2倍,成功实现了70 T磁场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