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物
吸波性能
弯曲性能
电磁仿真
有限元分析模拟
摘要:
梯度吸波复合材料是基于梯度阻抗匹配原则和梯度吸能效应产生的新型吸波复合材料。梯度阻抗匹配原则是在阻抗匹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降低相邻吸波层之间的电磁阻抗差异,减少层间反射,增大层间透射,使材料产生更多的吸波损耗。梯度吸能效应指结构胞元的密度沿其径向呈梯度分布,从而满足其抗弯、抗扭等功能需求。传统梯度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具有集承载和吸波的双重功能,但其制备方式大多采用层合和3D打印技术。在交变外力或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此类材料易发生分层破坏现象。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解决传统梯度蜂窝结构复合材料整体性差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不用三维织机,在普通织机上分别设计并织造不同结构参数的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物,设计内容包括两种不同截面形状的织物。其中三角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物分别为:无碳纤维反射层机织物,厚度为8.5mm(一层织物);有碳纤维反射层机织物,厚度分别为8.5mm(一层织物)、15mm(两层织物)以及26.5mm(三层织物)。矩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物分别为:一层结构织物,厚度分别为6.6mm、12.9mm以及17.6mm;两层结构织物,厚度分别为15.0mm(均匀孔径)和18.5mm(梯度孔径);三层结构织物,厚度为35.0mm。
其次,为了优化吸波剂对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羰基铁粉(CIP)、炭黑(CB)以及环氧树脂兼具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的最佳质量百分比CB:CIP:环氧树脂=1%:45%:54%。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以填充聚氨酯泡沫的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物为增强体,按最佳规定质量百分比掺杂CB/CIP的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
接着,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角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反射层的添加降低了材料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Minimum Reflection Loss);多组分吸波剂的添加增强了材料2-18GHz全频段的整体吸波性能;随着梯度层数的不断增大,吸波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对于矩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随着孔径的增大,规律吸收峰不断向低频移动;梯度孔径结构与均匀孔径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阻抗匹配性能;随着梯度层数的不断增加,吸波性能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电磁波入射角的不断减小,RLmin不断降低。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对于三角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碳纤维反射层的添加提高了材料的最大弯曲载荷;多组分吸波剂的添加破坏了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材料的最大弯曲载荷略有降低;随着梯度结构层数的不断提高,最大弯曲载荷不断增大。对于矩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孔径高度的不断提高,最大弯曲载荷先上升后下降;梯度孔径结构相比于均匀孔径结构具有更强的整体性能;随着梯度层数的不断增大,材料的最大弯曲载荷不断提高。通过引入归一化因子,对比分析得出:两层矩形截面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最佳,材料的吸收带宽(<-5dB)覆盖2-18GHz全频段,当电磁波入射角为30°时,RLmin为-47dB,材料的最大弯曲载荷为8.118k N。此结构参数的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吸波和力学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采用电磁模拟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吸波性能模拟方面,反射损耗峰值的误差值为10.6%;力学性能模拟方面,最大弯曲载荷误差值为2.37%。理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电磁波吸波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揭示了材料的吸波机理和弯曲破坏机理,为集承载和吸波功能一体化的3D梯度蜂窝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