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麻痹
IgM
生存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存情况等,旨在探索免疫麻痹以及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与患者疾病分期、生存预后等关系,及早进行关注、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并且收集回顾性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之后的初诊MM患者作为验证集,验证回顾性分析的结果可重复性。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MM病例共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初诊时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Bregs占CD19+B淋巴细胞的比例、M蛋白类型、生存进展情况等。纳入2021年12月1日及以后初诊MM患者81例作为验证集。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回顾性研究纳入的320例MM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可见免疫麻痹现象。患者免疫麻痹率为85.6%。对于免疫麻痹的恢复情况,可查询到231例患者免疫麻痹恢复情况,仅有42例患者恢复,八成患者未恢复(189/231,81.8%)。在81例初诊MM患者的验证集中,患者免疫麻痹率为87.7%(71/81),结果一致且可重复。
1.在320例MM患者中,具有免疫麻痹的患者β2-MG≥3.5mg/L的比例更高(P<0.05),肾功能损伤的比例更高(P<0.05)。在验证集中,免疫麻痹的患者其白蛋白<35g/L的比例高于免疫球蛋白正常组(P<0.05)。
2.对于320例MM患者,免疫麻痹分别与DS分期、ISS分期、RISS分期具有相关性。R-ISSⅢ期、ISSⅢ期、DSⅢ期的MM患者相对于各分期Ⅰ期、Ⅱ期的患者出现免疫麻痹的可能性更高。在验证集中,因R-ISS分期数据较少,故未行R-ISS分期与免疫麻痹相关性分析。DSⅢ期和ISS分期与免疫麻痹也具有相关性。
3.对于MM患者单因素生存分析:肾功能损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较差(P<0.05 HR=2.642 95%CI[1.534-4.550];P<0.05 HR=4.65595%CI[1.815-11.938])。ISSⅢ期患者PFS和OS较差(P<0.05 HR=1.97995%CI[1.173-3.338];P<0.05 HR=5.381 95%CI[1.992-14.537])。R-ISSⅢ期患者PFS和OS较差(P<0.05 HR=2.302 95%CI[1.330-3.985];P<0.05HR=8.535 95%CI[3.141-23.189])。β2-MG≥3.5mg/L组的OS较差(P<0.05 HR=4.150 95%CI[1.208-14.263])。Bregs<10%组的OS较差(P<0.05)。
4.免疫麻痹患者生存较差。根据免疫球蛋白状态,将MM患者分为免疫球蛋白正常组、部分免疫麻痹组和完全免疫麻痹组进行PFS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计算后发现完全免疫麻痹组患者生存与免疫球蛋白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HR=3.069 95%CI[1.111-8.478])。单独选取完全免疫麻痹组患者,其余两组合并进行OS分析,结果显示患者OS生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R=4.481 95%CI[1.053-19.060])。
5.免疫麻痹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免疫球蛋白正常组患者、部分免疫麻痹患者和完全免疫麻痹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22.2%和30.7%(P<0.05)。此外,研究发现同时具有免疫麻痹和Bregs<10%的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29.6%vs.5.9%,P<0.05)。
6.对于免疫麻痹程度组,IgM或Ig A免疫麻痹患者的PFS较差(P<0.05HR=3.322 95%CI[1.332-8.288];P<0.05 HR=2.553 95%CI[1.085-6.004]),且IgM麻痹的患者具有较差的OS(P<0.05)。IgM免疫麻痹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31.4%vs.8.2%,P<0.05)。IgM免疫麻痹患者恢复情况更差,IgM麻痹患者与无IgM麻痹患者未恢复率为86.3%vs.31.6%(P<0.05)。
结论:
大部分MM患者初诊时均可见到免疫麻痹现象。免疫麻痹的患者具有更差的疾病分期,具有肾功能损伤等可能性更高。免疫麻痹的患者PFS更差;对于OS,免疫球蛋白正常和部分免疫麻痹组的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完全免疫麻痹组。免疫麻痹的患者感染率高于免疫球蛋白正常组,IgM重度麻痹感染率更高。免疫麻痹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患者免疫麻痹持续存在,其中尤其是具有IgM麻痹的患者恢复率更低。目前对免疫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