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B细胞稳态
调节性B细胞
摘要:
目的:评估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是否存在外周血B细胞稳态失衡,分析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并明确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各亚群的重建情况。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7例初诊DLBCL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计数及其他临床资料,包括初诊时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病理分型、Lugano分期、结外病灶数量、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血沉、各项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定量(ANA)、抗核抗体谱、淋巴细胞亚群、IPI评分及治疗方案等。根据初诊时外周血B细胞计数,将67例患者分为低B细胞计数组(B<0.1×10~9/L,n=34)和高B细胞计数组(B≥0.1×10~9/L,n=3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疗效,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比较。
2.以48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Ig D+CD27+非类别转换的记忆B细胞、Ig D+CD27-初始B细胞、Ig D-CD27-双阴性B细胞、Ig D-CD27+类别转换的记忆性B细胞、CD38+CD27+浆母细胞、CD38+CD27-过渡性B细胞、CD38-CD27-初始B细胞、CD38-CD27+记忆B细胞、CD38hiCD24hi及CD27hiCD24hi调节性B细胞(Bregs)的比例。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B细胞亚群的比例与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型、Lugano分期、结外病灶数量、IPI评分、LDH、β2-MG、血沉、各项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3.采集12例DLBCL患者初诊时及免疫化疗治疗后6~12个月时外周血各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g D+CD27+非类别转换的记忆B细胞、Ig D+CD27-初始B细胞、Ig D-CD27-双阴性B细胞、Ig D-CD27+类别转换的记忆B细胞、CD38+CD27+浆母细胞、CD38+CD27-过渡性B细胞、CD38-CD27-初始B细胞、CD38-CD27+记忆B细胞、CD38hiCD24hi及CD27hiCD24hiBregs的比例,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各亚群比例的变化。
结果:
1、低B细胞计数(<0.1×10~9/L)组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β2-MG升高及IPI评分3-5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高B细胞计数(≥0.1×10~9/L)组(P=0.033,0.000,0.023,0.001)。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的ORR及CR率均显著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32,0.013)。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低B细胞计数与PFS缩短(HR=1.018,P=0.002)和OS缩短(HR=8.218,P=0.006)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低B细胞计数是PFS缩短(HR=3.116,P=0.037)的独立预后因素。
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Ig D+CD27-及CD38-CD27-初始B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31,0.006),而CD38-CD27+记忆B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3),Ig D-CD27+类别转换的记忆B细胞的比例亦显著升高(P=0.007)。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CD38hiCD24hiBreg、CD27hiCD24hiBreg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03,0.334)。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38+CD27+浆母细胞比例升高与IPI评分3-5分、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相关(P=0.018,0.029,0.016)。而CD38hiCD24hiBreg比例升高亦与Lugano分期III-IV期相关(P=0.049)。
3、与初诊时相比,DLBCL患者免疫化疗治疗结束后6~12个月时外周血中Ig D+CD27-初始B细胞(P<0.01)及CD38-CD27-初始B细胞(P=0.005)的比例显著升高,而CD38-CD27+记忆B细胞的比例显著减低(P<0.01),Ig D+CD27+非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P<0.01)、Ig D-CD27-双阴性B细胞(P=0.002)及Ig D-CD27+类别转换的记忆B细胞(P=0.005)的比例亦显著减低。此外,DLBCL治疗结束后6~12个月外周血CD27hiCD24hiBreg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而CD38hiCD24hiBreg的比例有升高趋势(P=0.051)。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