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调节性B细胞
儿童
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摘要:
背景
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与儿童时期Hp感染密切相关。Hp可以在胃中定植数年,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提示宿主的免疫反应在Hp诱导胃粘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先天性免疫机制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而获得性免疫机制中,T细胞对Hp的反应主要是由胃粘膜中的辅助性T细胞决定。除此之外,Hp还可以引起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反应来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从而维持Hp慢性炎症反应。关于B细胞在Hp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至今仍有很多未知。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是一类通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功能性细胞因子或直接接触发挥负向调节免疫功能的,B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过程中,Breg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reg,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和抗原呈递,并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最近有国外文献表明成人Hp感染患者存在Breg数量及功能的变化,但鉴于成人与儿童的免疫反应差异,儿童Hp感染时期,Breg及相关细胞因子是否参与到免疫反应中以及是如何变化的,至今国内外未见有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分析了表型为CD19+CD5+CD1d+B细胞中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即CD19+CD5+CD1d+IL-10+B细胞(也叫B10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TGF-β在儿童Hp感染相关胃炎的表达水平,对进一步探究儿童Hp感染的免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Hp感染患儿、非Hp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B10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差异,探究B10、TGF-β表达水平在儿童Hp感染中的作用,同时确定B10、TGF-β与胃黏膜病理慢性炎症评分、腹痛评分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儿童Hp感染相关的不同临床结局,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收集42例有胃肠道症状且需要进行儿童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患儿,其中22例Hp感染、20例非Hp感染和同期20例健康儿童。就诊时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腹痛VAS评分,内镜检查时留取胃黏膜病理送检,并进行病理慢性炎症评分;留取外周静脉血2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5+CD1d+Breg 比例、B10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 TGF-β的表达水平。利用 SPSS 2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CD19+CD5+CD1d+Breg 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儿童Hp感染与外周血B10细胞比例、TGF-β的关系,再根据内镜下诊断胃炎、消化性溃疡分组,分别比较Hp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B10细胞比例、TGF-β的变化。
结果
(1)Hp感染患儿、非Hp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之间外周血的CD19+CD5+CD1d+Breg 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与非Hp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Hp感染组CD19+CD5+CD1d+Breg 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非Hp感染组CD19+CD5+CD1d+Breg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Hp感染患儿外周血的B10细胞比例与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690,P<0.05)。Hp感染患儿外周血的B10细胞比例与腹痛评分、胃黏膜病理慢性炎症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非Hp感染患儿的B10细胞比例与患儿TGF-β水平、腹痛评分、胃黏膜病理慢性炎症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3)内镜诊断为胃炎、消化性溃疡、正常的患儿,三组Hp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外周血的CD19+CD5+CD1d+Breg 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胃炎组外周血的CD19+CD5+CD1d+Breg比例、B10比例、TGF-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Hp感染患儿中,消化性溃疡组外周血的B10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外周血的TGF-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p感染患儿中各组患儿外周血的CD19+CD5+CD1d+Breg比例、B10细胞比例、TGF-β表达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