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ERCP
回顾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羟考酮临床麻醉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22-01-15至2023-01-1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ERCP的1178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最终有432名患者纳入此研究,分为环泊酚组(麻醉诱导选用环泊酚0.2-0.4mg/kg,麻醉维持选用丙泊酚维持剂量4-6mg/(kg?h)。)、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选用丙泊酚2-2.5mg/kg,麻醉维持选用丙泊酚维持剂量4-6mg/(kg?h)。)。两组患者术前均静脉给予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08-0.1mg/kg。术前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NYHA分级,ASA分级和基础疾病等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过程中低血压、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包括(1)ERCP检查/治疗前麻醉诱导的成功率(2)记录麻醉诱导前患者入室即刻(T)、麻醉诱导完成即刻(T)、操作开始即内镜入口即刻(T)、操作结束即退镜时刻(T)、患者苏醒完全离室时刻(T)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变化趋势(3)记录维持充分镇静或麻醉所需的丙泊酚总剂量(4)麻醉恢复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相关不良反应在环泊酚组中的发生率比丙泊酚组低,其中诱导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ERCP检查/治疗麻醉诱导和镇静成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对于T而言,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在T-T区间MAP、BIS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而言,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T时SPO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而言,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的HR在所有时间节点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时,环泊酚组的MAP、HR和SPO明显高于丙泊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丙泊酚维持总用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恢复至达到可出室标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复合羟考酮应用于ERCP临床麻醉安全有效,与丙泊酚复合羟考酮麻醉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强,呼吸抑制更小,两者均具有术中镇静效果良好,术后迅速苏醒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