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抗震性能
Pushover分析
正交表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是一种墩梁固结的结构形式,从结构力学上来讲是一种超静定结构。其优点较多:整体性好、跨度大;结构连续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相关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墩顶处的负弯矩消减了跨中的正弯矩;能够较好的适应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产生的位移;在大跨度桥梁结构中造价相对来说低很多;结构形式纤巧,造型优美等。基于这些优点,连续刚构广泛应用于高墩大跨结构形式之中,例如对于航行要求较高的大河、深山中的V沟等复杂地形,连续刚构的应用就大量存在。由于此种桥型的大量应用,相关方面设计要求非常高,但是,这种桥型的设计工作量大,结构中的设计参数大多是经验得来的,这是不合理的。高墩大跨径的PC连续刚构桥广泛应用于云贵高原西南地区地形复杂的地方,而且这样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大震重现期较短,并且连续刚构桥基于抗震性能的参数优化又少之又少,利用经验值对连续刚构桥进行设计既不经济,又没理论依据,结构安全储备度尚不可知。因此,对高墩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基于抗震性能的参数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昆明市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3合同段的马过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围绕连续刚构桥基于抗震性能的参数优化展开研究工作,主要完成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介绍了地震对桥梁造成的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地震对桥梁造成损害后的启示以及教训,同时介绍了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历程和抗震方面的研究进程。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引出了本文所用的抗震研究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其方法使用的理论依据和使用方法。(2)对已经建成的连续刚构桥的参数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相应的使用范围。根据地震的设防等级,设定目标函数。首先,利用了正交表对参数进行优化,初步得出了参数组合:边中跨比值为0.6,双薄壁墩墩间距为10m,墩厚度为4m,相应的墩壁厚度为0.7m。利用正交表在节省优化时间的前提下,又保证了优化结果的精度。(3)正交表只能在已经组合好的参数中,选出最优的参数组合来,并不能脱离这个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正交表36个参数组合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优值,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将训练结果保存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求解出最优值。得出的最优组合是:边中跨比值为0.53,墩间距为9.56m,墩的厚度为3.99m,墩壁厚度为0.65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