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边境牧区
“最后一公里”
双向物流
摘要:
农村牧区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是链接畜产品销售和牧区消费品进村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牧区畜牧业产销对接、降低牧区消费品流通成本、巩固牧区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及促进边境牧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兴边富民、推进乡村振兴等时代背景下,牧区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牧区畜产品品种增多、产量增加,牧区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升级意愿涌现,对牧区双向物流末端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全镇分布在距离陆路边境100公里范围内,世代居住于边境牧区的少数民族散居在山区和戈壁草原以戈壁红驼、山羊养殖为经济来源。然而牧区与城市经济差距过大、生活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没有随着当地畜牧业总产值的快速增加而解决,造成相关问题的要素中牧区双向物流服务衔接不畅通亦是重要原因。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为调查区域,拟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手段,总结当前潮格温都尔镇牧区双向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地双向物流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托国家政策、当地现有资源提出惠及世代居住在边境牧区的居民,适应当地畜牧业发展节奏的相关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重点介绍了边境牧区建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章撰写过程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以及这篇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点;对国内外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性较高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根据综述结果对界定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归纳潮格温都尔镇实地调研结果,总结概括潮格温都尔镇中与边境牧区物流“最后一公里”相关的物流主体、相关设施概括、商贸物流服务、成本以及交付流程的概况。第三部分:基于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发现了潮格温都尔镇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目前存在交通设施建设滞后、成本共担机制不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有缺口、综合服务水平低以及物流相关废弃物回收难等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潮格温都尔镇发展物流“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根据农村牧区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企业相关业务发展动态以及当地的寄递物流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了推动牧区基础设施落地、完善政府与企业物流成本共担机制、推动牧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牧区物流服务质量以及研发推广绿色包装材料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破解潮格温都尔镇边境牧区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存在的难题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